做一个赏月的人
第一个收到月全食的消息,来自昆明的瑜伽老师,很快便于各个群中流传。
在瑜伽的世界里里,月食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于俗世中的我们来说,月亮也有着太多的意味。
晚上7点36分,收拾好行装,戴上耳机,开始出门赏月。
走走停停,一路思悠然,想着月亮承载着的情怀。
从古至今,无数满怀心事的人对月感怀。
思乡的时候我们会想起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我们小学课本中的诗句,以最朴素的语言记下了对故乡的思念,然而越是朴素,便越是感人。
月亮与故乡有着一种切不断的联系,大概是因为儿时在奶奶的怀里,度过了无数个「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晚,月亮已经与故乡成为一体。
所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赏过再多的美景,见过再多的月色,依然还是故乡的月最亮、最圆。
故乡的人,虽不在身边,照耀着我们的是同一轮明月,想到此,大概心中也会有一丝快慰,可以感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愿遥远的故乡人能安然的享受月光。
大概欢聚是人生的结点,分离才是人生的常态,有太多事我们只能一个人面对,而此时月亮是最佳的陪伴。
千年前,落榜的张继在寂寥的客船上听着寒山寺的钟声,心里不知有多少愁苦。所以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千年后,这种寂寥依然带给我们无尽的感慨。
月亮不评说,不抱怨,只会默默的听你诉说寂寞。
浪漫如诗仙,也曾寂寞到只能与月饮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浪漫洒脱的背后,却是说不尽的形单影只。
正当愁苦时,看到的月色也是清苦的。
所以喜爱月色的东坡的悲伤处也是月色,「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月光是美的,月光下的身影却经常是寂寥的。
柔柔的月光下,想着思念的人何时归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面对着永恒的月色, 物是人非是时常的感叹。
原本见到月亮是甜蜜的,当初仙子一般的贵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马嵬惊变,倾国的美人长埋黄土,月色也就变成了愁苦,「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唐时杜牧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薄薄的月色与幽咽的箫箫,自是无与伦比的绝配。
而宋时的姜白石,看着前人的诗句,看着二十四桥,却只能感叹「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桥犹在,玉人已去。
热恋时,我们以月为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下相聚,美人如玉,月华如水。
然而美好的时光却抵不过岁月的作弄。来年时「月与灯依旧」,却「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而月色中不只写有寂寥与悲苦,开心的时候,看到的月亮也是幸福的,即便是月牙也是美不胜收的。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不圆满的月牙却如情人的眉眼,挂在柳梢,能想到诗人看到月牙嘴角满溢的微笑。
而在欢喜的心中,冷寂的月亮也可以变得很调皮,「云破月来花弄影」,仿佛顽皮的邻家女子与你玩着躲猫猫的游戏。
千古一月, 任凭江水悠悠,见证着世间的悲欢离合,如果月亮有记忆,或许早已泪流满面,而这泪水中有幸福也有心酸。
最神奇之处在于,千年前照耀古人的月,和我们如今赏鉴的月,竟是同一月。
春秋战国时,「瞻彼日月,悠悠我思」中照耀先人的月,魏晋时「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中唐寅的月,盛唐时「秦时明月汉时关」中银辉洒遍万里关山的月,宋朝时,照耀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红楼梦》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随黛玉葬花的月,还有我们此时正在欣赏的月,竟然都是一轮。
所以张择端会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亮,是永久的见证者与陪伴者。
这时,看到路旁的黄衣黄车的外卖小哥,举起了手机,对着月亮按下了快门。不知道此时他心中想着的是谁,希望一同赏月的是谁。
愁苦也好,甜蜜也好,月色与我们来说终归是一个陪伴,一个寄托,可以承载所有的美好与苦楚。
所以,无论何时,做一个可以抬头赏月的人,无论你看着月亮会想到故乡还是恋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