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友文学风向标读书散文

358.读《贫穷的本质》有感

2021-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鸡蛋葱花白米饭

拿到《贫穷的本质》这边本书的感觉,就是厚重、质感,厚重:内容多,书页多,质感:不得不说这是出版社的功劳,然后看到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印度)、埃斯特.迪弗洛”,他们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以《贫穷的本质》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学习了解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穷人进行选择的困顿以及消除贫困的理论、政策的种种困顿。

看了这本书,获得了以下3点思考:

【贫穷】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至少25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书中的这组数据,让我重新认识了“贫穷”,明白了自己是一个知识的贫穷者,可能大家一说起“贫穷”这个词,立马就会想到非洲的国家,觉得“贫穷”是特别广泛的话题,其实“贫穷就在我们身边。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很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患了重病,除了医保报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自己自费的,因此有“轻松筹、水滴筹等平台”帮忙筹集资金,你看到的话,或许会捐赠,但这样的捐赠能彻底解决治病的资金问题么?只能说帮助解决一时的难题,并不能解决很久,倘若这家人中有一个人了解保险相关知识,并且为家人购买了保险,还会出现筹款的现象,还会出现没有钱治不了病的情况么?买了相应的保险,可以在人得重病获得赔付款,减轻治病的经济压力,减小对家庭的冲击。

一时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贫穷。为什么我们从小生下来可以上学就可以接受教育,因为国家重视教育,我们才有这样学习的机会,应该更加珍惜,在我看来,为什么要读书和学习,是为了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是为了拥有更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为了下一代更好的延续。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金钱上的贫穷,而是教育、知识的贫穷,多学习技能、知识才能使我们的眼界开阔,才能使我们摆脱“教育、知识的贫穷”。

教育的意义

【国家角度】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很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社会角度】教育水平提高,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家长角度】让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拥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孩子角度】通过教育的辅助和自己的努力,拥有更多的选择,过更好的生活。

不同的角度与之教育的意义也不一样,今年两会提出了一个建议“给学生减负,减少家长陪作业”,比起以前读书的我来说,现在的学生确实学业负担比较重,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

每个家长的愿望基本上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大部分家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班,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孩子,便存在把教育的希望寄托给学校,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培训班,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便也跟着报了培训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任务压到老师身上,老师们竞相出招,给孩子布置作业,让家长陪着写作业,做手工,检查作业;试问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未来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家长的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这都是属于一种被动式的教育行为。

作为孩子,他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说白一点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接受教育,读书的意义,他只知道父母、老师要求他这样做,如果这个孩子一直处于被动式的接受,那就算读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又如何,他不仅不能获得成长,有可能连养活自己的本领都没有,在教育这件事上,我觉得更多的是引领孩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的潜能,加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辅助,才能将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习成绩是体现学习力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每个孩子的优点缺点是不一样,作为家长,首先得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做事和带着孩子做事,在这其中塑造孩子的品格,因为孩子的品格对于他后半生的意义更重要一些,还要让他明白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上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无论我们是否已为人母、人父。

【打破认知】

有一次,群友们在微信群里,探讨“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刚好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能力,一半是通过工作获得,更重要的另一半是每天清醒地以外界学习获取(认识比自己知识丰富的人,拓宽工作外的知识面来充实自己,提升职业素养)。”这段话直击我的内心,以前的我从来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工作之后认识更多的朋友,从与朋友聊天过程中了解到这些知识,大概就是圈子的益处,这也是获取相应的外界知识的一方面。

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是“打破认知”的过程,可能是接触了新的知识,可能是认识新的朋友、可能是获得某种成就,……,前半部分是我们走过的路,而我们的后半部分人生亦是如此,需要接触比我们知识渊博的人,向他们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们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