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与远方

2019-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琴心五六叠

时待嵘/文

在吴江境内,有一条形呈狭条状的湖泊,名为长漾。湖如其名,除了 太湖 ,长漾算得上是吴江最长的湖泊了。环抱多镇的长漾在位于震泽的蚕桑园有着数公里的穿梭路径,其北引 太湖 之水,入桑园则多岔细流,使得园内水网密布,活水纵横交错,为桑树的生长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营养动力。

晚冬的桑园里,没有桑果满枝,没有夏暑、凉荫相伴,此时的游园者,一定是带着一颗文艺的心。守园的老伯带着我逛了逛园子,从他的语气中,我仿佛看到了仲春时节, 江南 的初果在枝头摆动的画面。几位邻家阿婆唠着家长里短,走在鸟啼清幽的园子中,孩子们紧跟其后,兴奋地寻找着果熟度最高的林子。画面的另一边,调皮的孩子正轻踮着脚尖,摘下枝头的桑果,往妈妈的嘴中送去。孩子的脸上、手上黑乎乎的,像是用桑椹化了独具意义的彩妆,远处的爸爸提着摘满桑果的篮子快步走来,想要和家人分享这收获的喜悦,和谐的画面印刻在千亩桑 田中 ,明媚了午后慵懒的时光。

画面从老伯的言语中抽离出来,又回到晴冷的冬日。虽是冬日,但游园的季节轨道上,千亩桑田的盛景依然在,只是深秋时节还顽强坚守的桑叶在冬日学会了奉献与自我保护,由枯黄到飘落,化入泥土中,滋润着 太湖 流域的沃土,等待着来年的再生。

呼吸着林中的清新空气,移步易景, 曲水 廊庭的格局贯穿着整个数百亩桑林。阳光穿透树干,直接铺洒在桑 田中 ,这时,一抹朦胧刚好折射而入缓缓流动的邻波,三物交汇,跳跃的阳与灵动的水共同衬托着安静的桑林,岁月把任务托付给它们,冬日的寒意就要用这般姿态来守护。

且说园内的竹木小屋,其倚长漾而建,可凭栏观水,可直揽览桑林,可远眺 周村 ,可深化园中自然意境,如此水乡微景,颇有苏式园林之气势。而点睛之笔,就在于桑林得的水,桑林、水景与人声相伴,一切布景以自然为宗,却又讲求人文情怀,有章有法,情调宜人,刻画着“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这意境让人不得不感慨桑园内能工巧匠的智慧,都说蚕是最具匠心的精灵,而桑在读懂了蚕的匠心后,以生命延续者的身份,继承着这份执着。我想桑农与护园者们,一定是最懂蚕桑心的,否则,本可只享受着耕耘之乐的守护者们,不会想到突出长漾的灵动,隔林建屋,打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画风,让桑田多出这番景致。

想到这里才恍然发现,原来自己敬畏生命、敬畏故土的心,其实是对守田人勤劳与智慧的赞美。继续游览桑园,不觉多了些许熟悉之感,犹如背着书包,踏上故土,沿着陪伴自己童年的城郊铁轨,走向感悟人生的课堂。

于长廊的尽头,登上竹木栈道,近观长漾风情,疏密有致的芦苇摇曳出这个季节独有的 江南 水乡风貌。虽有亭台楼阁砌成一方园林,但大自然赐予的水网湿地之气势远比修园造景来得大气磅礴,临风站在长漾边上,听老伯讲述着震泽人口中的卧芦情怀,心中难免不被这天造之景所感动。

伴着飒飒的清风,带着文艺的心情赏冬日稀稀疏疏的桑林,自己不经意间就想起了将桑文化视为经典意象的《诗经》。自己从初中时开始接触这部诗歌总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它。和许多诗三百迷一样,自己对诗经中的众多草木格外着迷,作为国人草木文化的源头,《诗经》为后人留下了太多草木与先民劳作的情景图,而自己接触最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风雅颂中都反复提及的桑树。

我想《诗经》时代的先民们一定都有着爱桑的情怀。诗三百中,有关桑意象的描写就多达二十多首,无论是周人的正声雅乐,还是周代各地的民谣,或是王庭贵族的宗庙乐歌,都能找到与桑树有关的情景。从生活到劳作,从爱情到家园,桑文化贯穿着整部《诗经》。

打开千年陈酿的诗经美酒,将其散布在千亩桑田的上方,那股浓香,瞬间从最具人文气息的 江南 之地弥漫开来。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三月,农人们开始修剪桑枝,除去长长的高枝,桑树才能长得更好。两千多年过去了,从斧头到桑枝剪,虽然工具进行了革新,技术也不断升级,但修剪桑枝的传统一直被桑农们延续着。来年 春日 ,这桑 田中 又将呈现出一幅幅繁忙的农作景象。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治家有序、治国有方,这一切,都从起兴的布谷鸟开始比喻,而支撑这些的根本,在“桑”。古代先民如此看重桑树,将桑树视为生命的源泉,漫步蚕桑园,自己也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一下桑树的意义了。

不考虑制作药材、护林等多元化功能,单看支撑几经蜕变的蚕精灵这一贡献,大家便可以感悟出桑树的生命意义。文人墨客多喜欢感慨“春蚕到死丝方尽”,而为其赋予生命华丽蜕变的不竭动力者,正是默默生长的桑。这么一想,算是稍稍读懂了先民们将桑视为生命延续者的初衷。

沧海桑田、桑中之约,谈桑必提及爱情。以桑起兴来描写爱情的故事在《诗经》中也很常见。“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走在园内纵横交错的桑林小道中,想象着桑林成为采桑女与心仪君子之间爱情的见证者,冬日的微风下,即使没有繁茂的枝叶,也能感受到采桑女那份愉悦的心情。

由生命及爱情,桑的意象进一步延伸,桑林则成为家庭、家园的象征。“ 维桑 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见到了桑树与梓树,就会心生恭敬,因为桑梓象征着家园,会引发对父母的思念。

采桑女的故事有炽热的愉悦,有浓烈的思念,当然,也少不了浓郁的悲伤。他们的故事围绕着商周时已成为宗庙祭祀 神木 的桑树展开,他们的故事跳跃在诗三百的字里行间,他们的故事生动鲜活,却绝不会单调反复。

思绪漂浮在这些极富感染力的桑园诗篇中,穿梭在片片冬日桑林中,逛着园内美景,探索着生命之美与传承之爱,实在怡然自得。而自己仿佛穿越到了《诗经》时代,近观着先民们的重桑情怀。时过境迁,依旧是 江南 的土地,却难觅一片桑林,难寻哼着欢歌的采桑者,难圆旅人思乡的情感寄托之梦。

几棵老桑树带领着整片的桑林挺立在蚕桑园的冬日里,摇曳的桑枝与穿林而过的长漾让自己探寻到了岁月的深邃与千年传承的秘密。再次抬头,整片桑林不悲不喜,不吐露风霜艰辛,安然地立在这里,与日出而作,日入落而息的守园人们一起期待着 春日 的暖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