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年度榜单#在阅读的时光里,渐渐找到人生的答案

班级里有一个男生,十几岁的年纪,身上却是充满着负能量。
因为他上课老是打瞌睡,所以在提醒了几次之后,我便找他过来聊天。当我提到人生未来打算的话题时,他说,没打算,能有什么打算。能活到那个时候再说。
和他之前的班主任了解到,这名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一直都是比较孤单自我地长大的。又是一道因为原生家庭带来负面影响的教育难题。
这几年,可以说,接触到这样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们没法提前预判,它需要的是家庭中的父母的共同维护。

就像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克雷格·巴克写的这本《原生家庭》中提到的,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就是连环的汽车追尾事故,一连接着一连。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的遗憾不仅会对孩子的当下造成影响,还会对他往后的人生造成影响。
这本书的出版不是为了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指责,而是为了提供对策,帮助那些受到不健康原生家庭影响的孩子走出阴影,恢复自信,收获幸福的人生。

很多时候,当你可以走出过往对你的影响,人生真的会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就像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52岁书写的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在她之前的小说中,如果你觉得小说中的故事有挫折和不幸,那么很抱歉,珍妮特.温特森真实的遭遇只会比你看到的故事更糟糕。
正如《泰晤士报》中所说:“也许她曾经有机会可以既快乐又正常,但那就不是珍妮特·温特森了。”
正如温特森在书中所说:“无论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用自我为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回忆录,一本充满勇气与力量的成长之书,更是一本充满启发性和智慧的人生之书。
你看,要治愈一个人的童年的伤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时候,更是花上了半辈子。
也有可能很多事情,等到我们自己把它想明白了,其实一辈子就快要结束了。回首不再年轻的一生,你是遗憾还是无憾呢?

在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中篇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中,从故事的“结局”开始讲起,游乐场维修工爱迪在83岁生日那天,为了挽救在突发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女孩而丧生。
爱迪初进天堂时遇见了五个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他们讲述了五个不同的故事,蓝皮人带领爱迪回忆童年,上尉带领爱迪回忆参战的岁月,鲁比带领爱迪回忆与父亲的感情,玛格丽特带领爱迪回忆爱情,小女孩让爱迪面对自我,最终让他明白自己一生的价值后安然离去。
在天堂遇见的这五个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他们 的出现是为了让爱迪看清一些人和事,然后告诉爱迪也告诉所有人,天堂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理解他们在地球上的生命。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和存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来到这世间,其实也有我们要面对的课题。或许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不是让你最舒服的那种,但是请相信,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们经历痛苦,直面痛苦,走出痛苦,生命的最后,只要你明白,人生的答案是什么,便是无憾。
每一本书都是每一位作者的思想精华,当我们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我们也在看着其他人的人生。或许,冥冥之中,有一些我们苦苦追寻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有书榜单#
#有书有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