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思脑
一个小山头,一个奇怪的名字。祖祖辈辈的人都是怎么喊着流传至今。其实,于我而言就是个大土包,多了些许大青石的小山头。
作为上过几年学堂的人来说,迷信相关的东西或者传说,都是先人杜撰出来的杰作。也不排除以讹传讹的过程中,一块普普通通的顽石,经过几百张嘴硬生生带上了神话色彩。而龙思脑这个小山头的称呼,可能也是这样而来。
龙思脑,高约百余米,裸露的青石满山遍野。大的,小的,长得,扁的……各样的形状,数不胜数。除了一些灌木丛和杂草外,连一棵像样的树木都找不到,这样说可能也不对,山头的范围内,几颗畸形的柏树斜着身子趴在地面。
见惯了巍峨的大山,攀过陡峭的坡道,仰望过直上直下的崖壁。龙思脑在这些“大哥哥”面前,就像个营养不良的小弟弟,还是侏儒行的体态。最尴尬的便是龙思脑的位置,正好屹立与大山的包围下,只有在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留有一处百余米的缺口。
龙思脑太矮了,矮的如同被蚊子叮咬后起的小肉包。但是与其相关的传说确有不少。
界碑山,龙思脑的另一个称呼。源于其上曾经有过界碑,省界分界线的标志。据老一辈的人说,龙思脑的山顶上有一处界碑,水泥包石头的材质,模样有点像长城上的墙壁,以中心为起点向三个方向延伸出数米。他们小时候没少去哪里玩,可惜的是如今连残垣断壁都没有了。即使是他们也不清楚,界碑标识是怎么不见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尽管老一辈人说的很明白,哪里的遗迹早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拉着小伙伴去找了好几趟,几乎把小山头跑了一遍,愣是连个水泥块都没有见到过。倔强的性格始终没有放弃,其间又去探寻过几次,终于在时间的流逝下,耐心被磨的一干二净,逐渐也就放弃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来形容龙思脑,却也是名副其实。蒙昧的人比比皆是,特别是老一辈那些文盲。这里并不是歧视文盲,而是说老一辈的人不认字,更没有受过科学教育。他们唯一的认知就是他们上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也许这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吧。因此,老一辈人对鬼神之说非常祈诚,对仙妖之论更是敬畏。至今,还有些老一辈人顶着神婆的称号。
言归正传。
龙思脑是块风水宝地,对与我们无神论者来说,完全不明白这些是什么。可是老人们都相信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听老一辈人说,曾有风水先生寻龙找穴与这里,曾言此地为一处“龙穴”。葬与此的人,必定福泽后人,三世不衰。为此,那风水先生还漏了一手。据说将扁担插入一处特定位置的泥土里,随后风水先生走出百步远的另一处,往地上跺一脚,这头的扁担应声而倒。
对待这些神乎其神的事情,除了嗤之以鼻外,还有就是对老一辈人的无知而感叹。当然,这件神奇的事情如何用科学解释,至今不得而知。起码,在我看来以讹传讹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者这件事本身就是假的,亦或者是那个人无聊时候的胡编乱造。总之,科学对许多神奇事件无法做出解释,但是无论多么神奇的事情背后都会有科学的逻辑。
龙思脑,一个听起来不像山名的名字。明明是座小山头,偏偏与脑挂钩。如果硬要与脑联系,就是陡峭大山包围下的“脑子”。有时候会猜想,也许这是远古时代某个大人物的陵墓,可是满山遍野的大青山表明这就是一座土石山,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山头。
龙思脑,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缘由的称呼。一个过去几十年植被稀疏的小山头,经过这些年两代人的努力植树造林,如今早已是松柏满山。站在村口遥望龙思脑,大山连着小山一片深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