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订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王健林,思聪的爸爸,今天说了一句话,在朋友圈刷屏了。他说,先订一个能达成的小目标,比方我先挣它一个亿。我效仿他写了一句“先订一个能达成的小目标,比方我先拿它八个诺奖”。紧接着就看到“先瘦它个七十斤”“先出个十本书”等等豪言壮语。
不同的是人家说来“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是因为他已经成功了,如果他没有成功,那么就和我们大众一样,只能算吹了个牛。走上白玉为床金做马的致富路,全中国也就那么几个,他们随便说几句话就会被奉为圭臬。
牛人之所以牛并不是因为他辍学做销售发传单当老师,而是因为他本身的综合素质和运气。然而当他们讲起那些悲催的过往的时候,很多人追捧追偏了。那些思想简单的观众,想得到事业,名气,财富,但却不从自身拥有的资源来分析,而是浮于表面,去追求从基层吃苦,追求辍学反叛。
我印象特别深刻,大四上半学期找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和闺蜜在她们学校一家超市里买饮料。超市门口刚好有一个促销饮料的妹子,她拦住我们让我们试喝。可能是因为促销太无聊,所以她开始留住我们聊天。闺蜜是个话唠,比我话都多的那种,她们就愉快的聊起来了。
这个妹子三句话不离创业,说她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定期教授创业课程,这个组织特别团结,大家互相鼓励。往深了聊才知道她原来不是“妹子”而是“学姐”,她是湖南人,毕业之后一直留在西安,两年了都在干些临时促销之类的工作。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她说要创业。
她又一次重复她们的创业组织有多团结多和睦,教会了她多少东西,我闺蜜略带不耐烦,但是还是认真听着,那妹子甚至和她互换了电话,问我要电话的时候我借口说我手机坏了。然后话锋一转,问她,那你们创业是打算在哪个行业发展呢?
她说,没想好,现在就在等机会。
我说就算等机会也有个大概的方向吧,比如说做APP啊,或者是服装行业,或者开培训班之类的。
她笑着说,嗯,就是因为没想好,所以一直在做促销,为创业准备,因为还要上创业课,做临时促销时间比较灵活,而且和她一块的好几个都在做这种临时促销。
从头到尾她脸上都挂着兴奋的笑容,三句话不离创业,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我不敢想一个毕业两年的名校本科生,就这么心满意足的做着临时促销。问她的远景,具体要做哪方面,准备了什么,她一问三不知。
我严重怀疑那个组织是一个鸡汤组织,靠着喊口号和洗脑让她觉得自己只要创业就能成功,而且只要机会来了就能扬名立万。然而她连她要等的到底是个什么机会都不清楚,只是一直重复两个字“创业”。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认为她是个妹子呢,因为她看上去真的一脸天真无邪,就像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娃娃脸什么的无关,就是眼神和表情。这两年那个创业组织到底教了她什么鬼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我问她想家吗的时候,她的表情特别复杂。
临别的时候,她送给我们两个每人一瓶饮料,我们也客气的说祝她心想事成。当然我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萍水相逢,再也没见过。但是我真的不忍心再看到这样的人了。
他们笃信马云马化腾李嘉诚王健林的“名言”,尽管那些大部分都不是马云们本尊说的,而是鸡汤作家杜撰出来卖钱的。他们每天听陈安之的成功学,每天一剂强效鸡血,离原本的轨道越来越远。你想拉她一把,他们反而会认为你嫉妒他们有拼劲儿,要害她发不了财。
今天果然王健林一句话刷屏了,各个明星都在附和。我们开个玩笑跟跟风当然没什么,怕就怕有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又当了真了。这个真的不是我多虑,真的有很多从小到大没吃过苦没受过挫折,大学又过得十分安逸的人,毕业之后根本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我必须在这里澄清一点,不是离开老家去北上广你就能成功的,说不定你刚走老家挖出来煤石油金矿呢。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创业公司成活率和寿命网上有数据。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当然也不要低估。发财也不一定要去做销售贴传单当老师,说不定你安安稳稳升职加薪比创业赚的更多更轻松呢。
鸡汤是不会为你的人生负责的,鸡汤只负责给你短暂的愉悦感。随后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要自己买单的。
你当然可以去北上广,去创业,前提是那是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资源。你能保证在创业的同时自己养活自己,生活质量正常,并且不拖累家里父母,不坑害朋友,完成学业。你起码在没开始正经创业之前,要有一份正当扎实的工作,能学到点东西。
说通俗点,如果你压根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脑子里就是创业,就是北上广,对于具体细节一条都答不上来,你还是别去了。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一定很轻松。空手套白狼和无本万利的东西,想想就行了。
大多数大学生刚毕业时都是一无所有(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除外),有创业的念头挺好,但空有想法就是空中楼阁。做好这么一个准备:王健林的小目标,可能我们一辈子都达不到。这盆凉水泼完了,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我多虑,太较真。没错,我就是为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碗鸡汤就能送上天的,天真的像那个妹子一样的人,操碎了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