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回忆
今年的端午,没有了往年热闹的龙舟竞渡场面,似乎冷清了很多,如果不是今天不用上班,这个很受国人重视的节日,就要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说起来现在的农历节日,不管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内涵和仪式感都越来越简单了,好在还有团聚的意味在里面,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饭,成了这些节日最后的坚守。
记得小时候对于端午节的向往,不亚于年末的压轴大戏——春节,原因很简单,端午节是继春节后,过来几个月清汤寡水的日子后的第一个大节,在这天,不光是鲜美的肉包、甜酥的糖包管够,还可以吃到一年只能享用一次棕子,虽然只有碱水粽和豆子粽两种,但这在我们那个物质还不算很丰富的年代,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饕餮盛宴啊!
记得每年端午前夕,父亲学校的食堂就会自制包子,肉馅的、芝麻糖馅的,老师们自己动手,揉面的揉面,包馅的包馅,忙乎上很久,然后每家用竹篮子提上满满一篮回家。每当这时,家属院里玩疯了的孩子,不用父母叫唤,呼啦啦就散了,都往家里跑,生怕回家晚了,肉包就给家里的其他兄弟姐妹们抢掉了。
粽子也是自家做的,那时候也没有条件,都只是用糯米加点碱,做成普普通通的碱水粽,吃的时候需要沾点白糖才有味道,哪有现在这么多的品种和口味?只不过同样的配方,每家的味道却各有不同,手巧一点的主妇会想方设法加一点料,增加一点味道,比如加上一点豇豆,调一点盐,味道顿时上升了一个档次,当然这是家庭殷实一点的人家才做得到,不是家家都有豇豆储备的。
记忆中母亲不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可能包粽子的手法和力道不够,煮熟后粽子吃起来没有劲道,可是大家都不敢提意见,一提连这样的粽子都不做,那就只有看别人吃的份了,偏生我就是爱吃粽子,那不惨了吗?
母亲做粽子不在行,可是也有优点,她手巧会做缝纫,每到端午早早给我们用彩线编织了一个个漂亮的鸡蛋络子,里面放上一个熟咸蛋,挂在我们的脖子上,这可给我大大长脸了,因为很多小孩没有哇,我带着彩蛋络子走进教室,把班里的同学都羡慕的不行。
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后那个咸蛋是被抢了还是和同学分食了的,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自己的那股子傲娇气,可美了!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对端午永远的记忆,一个碱水粽子、一个彩蛋络子、一个鲜肉包,太平常不过了,但承载过我们儿时的开心与期待,现在的孩子们未必会明白的。
说到我对粽子的热爱,似乎也发生了变化,今天过节都没有想到要吃。
小剧场:
牙齿君:哼,你天天就想到吃,就没有想到安抚一下我吗?看我怎么治你!
(于是另一边没有拔掉的牙齿又开始隐隐作痛。)
牙齿君:你痛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