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情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简友广场

岁月故事 | 打麦场

2022-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八匠

文 | 木魚 2022.3

提笔时,犹豫了许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讲起,因为它早已不属于这个时代,也不会有多少人还能记起它的存在。

打麦场,在我的小时候,也仅仅是存在了那么短短的几年而已,然后就彻底的消失了。

那时候,我们主要种植两种农作物,冬小麦和玉米。另外在田间地头也会种上小片的向日葵、高粱、谷子,种的不多,除了自家吃,其余的也就只够分给亲戚邻居一些。这些粮食成熟的时候,也就到了打卖场热闹的时候。

打麦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片表层人为硬化的土地。而硬化的方法也简单,就是把土地平整好,然后用石碾子在上面压,加上人们的踩踏,年复一年的就硬了。位置一般就在房子的附近。小时候,农村的地不值钱,房子的周围都会留下一两片空地。空地有大有小,大的可以街坊邻居几家共用,小的自家用用面积也够了。

作为打麦场的主角小麦,父母那辈人是知道怎么种的,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什么时候除草灭虫,什么时候种植收割,他们都门清。全村人,也不用通知,每家都忙自己的,但大家的作业节奏却出奇的一致。

虽然小时候上面的农活,都跟在父母的屁股后面干过,但现在也就只记得冬天来临前要给小麦浇抗冻水,春天大地解冻的时候要浇解冻水,然后在小麦抽穗的时候再浇一次。但怎么判断该浇水了,我却是不知道了。

在给小麦浇的三次水中,我最喜欢在小麦抽穗的时候浇的那次了。那时候的麦苗正是长得漂亮,绿油油的麦苗,一尺多高,粗壮的茎秆包裹着刚刚露头的麦穗。成片的麦田随着微风,形成一道道的麦浪,煞是壮观。

小时候,也曾经好奇的把还没长出来的麦穗剥出来玩。嫩绿色的麦穗,稍微带点黄色,基本已经有了麦穗的形状,只不过麦芒还是软软的,一点也不扎手,也没有炸开,而是和种子外壳一起紧紧的贴在种子的外边。

浇完水后,麦穗就飞快的长了起来。没过多少日子,种子就开始灌浆了。麦穗开始变得臌胀、饱满。到麦穗里面的种子基本成型的时候,我总喜欢把麦穗揪下来,把种子从里面拨出来,拿在手里玩。浅棕色的表皮已经开始紧致,但里面的内核还有没来得及固化,用手指揉搓着特有手感。我喜欢剥麦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是后的小麦种子可以生吃的,剥好一小撮,塞到嘴里,小牙一咬,随着里面的浆汁流到舌尖,小麦特有的清香顿时让人无比陶醉。可惜,此物虽好,却不能多吃。每次下地,连吃带玩也就只能霍霍那么几棵。

处在灌浆期的小麦除了种子还有另外一个东西,也是一宝,那就是麦秆了。麦秆中空,截取两头,一个小小的吸管就成了。记得小时候为了使用这个麦秆吸管,回到家后就开始喝水,当时不只是喝饱了,而是喝撑了,现在想想,自己当时也是有点二的。

麦秆做的吸管除了喝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吹泡泡。小时候没有条件,也没地方去买现在小孩子玩的泡泡机。那时候都是自制,洗衣粉加点肥皂块,装在瓶子里,灌上水,晃动几下,就可以了。用麦秆蘸点自制的泡泡水,然后轻轻的吹,一个泡泡就出现了。泡泡自然是吹不了现在这么大,不过只要能玩,谁还会注意这些呢。

不过麦秆做的吸管也有缺点,时间长了就会发黄,就像成熟的麦子那样。当时还是动了很多脑筋改良,比如说放在阴凉的地方,还有一直泡在水里,后来甚至还想着是不是埋在土里,后来想想,埋在土里挖出来也不能用了,就放弃了。总之方法想了很多,但最终也没有留住麦秆上的那一丝绿色。

至于麦田里的麦子成熟,我们那应该是在端午节前后。天气已经开始燥热,知了也开始声声叫着夏天,所以小麦收割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收割还是人工来做,用镰刀把麦子从距离地面1寸的地方割下来,然后根对根、穗对穗放在一起,到有一抱大小的时候就用麦秆打成捆,然后装车,拉倒打麦场里进行晾晒。整个过程,时不时的都要被麦芒扎一下。

小麦晾晒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阴天下雨了,不过还好,老天还是挺照顾的,遇到坏天气的时候不多。小麦晾晒好了之后,就是脱粒。将小麦均匀的铺在地上,然后用石碾子在上面反复的压,也有用打麦板敲的。这时候,我也会上去踩两脚,谁让它用麦芒扎我呢?完全不顾及当初用麦秆当吸管玩的情分了。

麦粒经过一阵折腾,终于从麦穗上下来了,将麦秆收走,放在打麦场的周边,麦粒则用刮板、扫帚堆到一起,然后装袋。最后剩下的一些,麦粒里就会掺杂着泥土,就不能直接装袋了。都要把里面的泥土和麦皮吹掉。也简单,就是找一个通风的地方,看好风向,地上放个笸箩,用簸箕装满麦粒,然后举到肩头,然后再慢慢的把麦粒倒下,灰土和麦皮较轻,随着风飘的远,麦粒就直接进入了大笸箩里。当然和麦粒差不多重量的小石子,还要经过二次处理,用到的工具还是簸箕,藤条编的最好用了,随着麦粒的一上一下,石子和麦粒就分开了。

脱粒之后,麦粒还要在打麦场里面暴晒一两天才会完全干透。至于之前的麦秸,也不能浪费,都被堆在了一起,压实,弄成了一个个小山包的样子,上面还会压上一些重物。麦秸在我小时候可以好东西,烧火做饭,可全靠它了,火大烟少。也就刚收获的时候舍得用,等秋天的玉米杆下来,就要配合着玉米杆来用了。

打麦场除了晾晒粮食之外,也是小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地方干净还大,里面跳个绳,玩个游戏完全够用。当时还有一些会武术的,在里面教小孩子们练些拳脚功夫。有点类似现在的广场,只是当时是没有广场舞这一说的。

再后来,就有了自动脱粒机,没用几年,就开始流行联合收割机。总之,机械代替了人工,人们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前些年开始,父母把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也承包给了专业种植的,自己也不种地了。打谷场更是荒废了几年,后来也被村民们盖上了房子。

这就是小时候那个打麦场的故事。就像朝代更迭一样,打麦场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虽然还有留恋与不舍,但它确实老了......

谨以此篇,感谢带给我无数美好回忆的童年时光,以及那个记忆里的打麦场。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