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2017-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种瓜先生

我在H城市工作已经有15年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回去。最近因有事回了趟老家,听村里的人说老屋那一带要拆,至于将作何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竟唏嘘不已。

说起老屋的来历,小时候听祖母说起过,本家姓“宋”,原藉是从河南开封迁往至此,在战国时原本是国姓,后来被齐国所灭,宋国的百姓也就改成国姓。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曾祖父家因家道衰微再加上遇上天灾温疫流行,于是举家迁往到现在的老屋所在地“宋庄”。刚来的时候人烟稀少,地广人稀,这个地方是鄂豫皖的交界处,老屋再往东走约一里地有一条河。也许是因为这条河,这边一年四季也算风调雨顺,村里慢慢地人也多了起来。

老屋最开始在建的时候,是正方形的,房屋的四角有四间房,144平方,房屋中轴线处顶部中间处是敞开的,底下是一个排水用的有80公分用石头砌成的凹槽,这个排水主要排的是雨水和生活用水。中间靠左是间厨房外面写了四个字“注意防火”,在水槽和厨房间打了一口水井,对面还有间耳房。家里烧的柴主要是像麦杆一类的农作物,在墙的两壁打孔将横梁穿进去,然后在上面放一些柴或是其它一些农作的器具,我们一家十几口人就住在这里。

在老屋的对面有个荒废了的院子,院子很大。院子里有各种槐树,再往里走,还有一个小池塘,池塘边上长满了野生的柳树和翠竹。小时候经常和小朋友跑到这里来玩,这是我们儿时和乐园。春天我们将柳树折下编成环带在头上到处跑来跑去嬉戏打闹。到了夏天晚上喜欢跑到院子里和玩们一起追着荧火虫,两只小手半弯然后一拍将抓到的荧火虫放到布袋中,然后将袋口封好。荧火虫在袋子里一闪一闪地发着光,盛夏的时候还能听到青蛙“呱呱”叫的声音。到了秋天,院子的树叶开始变黄,掉落。我和一些小朋友喜欢到这里来,用地上的石头、碎瓦片垒起各种形状的“房子”,玩累了就回去了。到了冬天却是最好玩的,虽然有些冷,“哈”一声,空气里冒一圈白白的气,然后便消散了。我们找一些干木枝,底下放两个番薯用火灰或是沙子将其埋在里面,一边烤火,一边聊天,过了几分钟,烤的番薯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火烧完了,用干树枝将“宝贝”刨出来。然后用手掰开一起分吃,金黄色的,甜甜的,那种“味道”至今都让人回味不已。

有一次,妈妈正准备做饭,她将米下在锅里后,然后就去堂屋择菜。我在灶头添柴火,只听到“啪”的一声,火星子从灶头里弹了出来。小时候不懂,也没在意。没多久便闻到一股烟味,着火了!一下子火势窜的老高,妈妈一边让我拿脸盘从缸里舀水,她跑到屋外大呼救火。不一会儿,来了几个好心帮忙的邻居,他们用梯子爬上屋顶,将厨房顶部的四周都洒上水,防止火势蔓延。然后用手将发烫的瓦片扒开,防止瓦片掉落,最后,火终究是灭了。再后来,因爸爸担心安全隐患,索性将房子拆了,重新进行建设。

孩子也一天天长大,再住在老屋就显得有些挤了。后来,我们家重新找了一块地,建了新房子,我们也就搬走了,那里只放些杂物。刚搬走的那几天,每天都想着回去看看,再后来就是去外地上学,去的就少了,远离家乡在外面打工,有时候回到家里,闲暇的时候也会过去看看。那一带的人很多都已经搬走了,显得更加空旷。在老屋的墙壁上还隐隐约约看到搬家的前一天我用石头刻上了我的名字。对面院子的老槐树已经长的老高了,上面还有几个鸟儿垒的窝。

老屋过段时间就要被拆了,这么多年以来,我总也忘不掉在老屋陪我们一同玩乐的小伙伴们,更忘不掉在那个年代那些淳朴的乡亲,那是段最快乐的成长记忆,它会一直伴随着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