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朝这个国家,虽然它是旧邦,但是它的使命,它做的却是不断的“维新的”真正的为老百姓着想,所以它才能够相应长久,否则的话就是稍纵即逝,不合规律永远都长久不下去。
现在我们面对的整个社会的处境:河流几乎无一例外都被污染,很少见到纯净的河水了,只有新泉涌动的那个位置是纯净的水,只要它流出来就变了。
泉水从地下石头里涌出来,那是新的,那让人感觉到非常的舒服。我们的现实当中实际上都是掺杂了许多污染物,包括我们的河流、空气,就连呼吸也很不舒服,这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因为它不够新了。所以“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使自己“新”,使自己契合“道”,使自己不断的去忧国忧民。怎么忧国忧民呢?必须知道这个“根本”。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我们的城邦啊,千里之别,都是老百姓所安度的地方。“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小鸟也会安住在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果不安全的地方就会有危险。所以“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这时候孔子就发了一个感慨,你看那个小鸟都知道待在它应该待在的地方,我们人怎么都不知道呢?人怎么不如鸟呢?其实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很多的情况都在诠释是这个问题。
我们人是万物之灵,应该通天地的,但是我们这个能力消亡了,或者被遮蔽了,就是我刚才说的被遮蔽了,不是没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这个动物对大自然的灾难的反应,比我们人还要灵敏。就是因为,我们被世俗的各种东西所蒙蔽了,已不清醒了。
所以我们经常讲物质的东西越多,精神的东西就越少,因为阴阳更替,阴阳互补,阴阳转换。当然我们最后所追求的状态,并不是不要物质,是要符合客观规律的物质跟自然相容,是不是很美好呢?
所以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会发现像我们的城里人不懈努力的工作就是为了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几天,然后把挣的钱全都花掉。所以我们在追求金钱的过程当中谁都一样,都会莫名其妙的迷失。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没有金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就会无法连接。所以它是一个巨大的媒介,把这个世界编织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
当然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超然、拥有、心广体胖,有了恰如其分的状态是最好的,那时天地才是属于自己的,不是全然的不需要,是适度的拥有和驾驭,那时才能够在这个大网当中穿梭,自在,否则的话是不行的。
《大学》里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字字珠玑的,都是直接的指向了他所说的根本,因为前面讲到的“知所先后,则近道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那个时候才能够真正的有机会,了解《大学》里所说的根本思想的道理是什么。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这个文王他太好了,看他做的有多好,该做的都做了,该敬重的事情都敬重了,该停止的时候停止了,所以受人们敬仰。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开始讲“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当人的君王要能照料更多人,就应该施以仁爱。
“仁者爱人”我们要了知那个规律,通过修身来格物,致知。不了解规律是瞎爱、溺爱,最后自己倒霉,别人还跟着倒霉。佛陀说:“人由爱欲生忧,由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我们这个爱,根本是要让对方好,如果不放下你那个爱那个执着的话,你就不可能让他好。
因为你的爱会障碍你,就跟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一样,不跳出这个东西,就不可能按照规律去教化他。所以才有了我们的“易子而教之”,就是因为我们抗拒不了我们所谓的那个爱意。就是爱和欲都是相对着的,这是很难的!所以这里面我们谈到“仁”,“为人臣止于敬”,作为臣子的时候,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可是往往我们现实当中敬畏之心是没有的,包括是对上级的敬畏之心。当然这里面,实际上有一句话是,“吾爱吾师,更爱真理,师不必贤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深刻,它说的并不是表面的意思,它只不过是想表达他内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