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6-7.8.9.10

6.7[传统为6.5]原思①为之②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他不肯受。孔子道:“别辞,有多余的,分给你的邻居吧!”
【老彭有话】原思来总管家政,孔子给他的报酬是九百。原思说,这可不行,太多了用不了。孔子说,不行。你用不了可以送给街坊邻居。
孔子举出这个事例是要说明,他并不是个小气的人。不应该给的就不要给,该给的一定要按规矩给足。你不要管人家用得了用不了,给了人家就是人家自己的东西,支配权就在人家了。
【注释】①原思,即原宪(前515~?)字子思,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一生安贫乐道。②之,孔子。
6.8[传统为6.9]季氏使闵子骞①为费②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③矣。”
【译文】季氏请闵子骞去做费地的县长。闵子骞对来人说道:“好好地替我辞掉吧!若是再来找我,那我就逃到汶水以北去。”
【老彭有话】季氏派人来请闵子骞去做他所辖费地的长官。闵子骞对来人说,拜托,你就替我辞了吧。并转告如果再派人来说这事,我就逃走。
闵子骞不是没有自信,是不想为官。要以逃跑相威胁,也可见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多么恶劣。
【注释】①闵子骞(前536—487),名损,字子骞。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以孝著称。②费,地名。③上,意为北面,古代以北为上,不是上下的上。
6.9[传统为6.16]子曰:“不①有祝鮀②之佞,而有宋朝③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孔子说:“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仅有宋朝的美貌,在当今社会里怕难以立足啊”。
【老彭有话】孔子说,没有祝鮀那样的辩才,只有宋朝的美貌,在这样的乱世,恐怕不好混啊!
这从侧面讲在春秋混争的时代,只凭美貌而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尤其是作为文官没有一定的口才更是无法担当国之大任的。
孔子是最恨“佞”的,为什么此处却又认为应具“佞”?此章是孔子谈为官既要有“口才”,还要有“面相”。二者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①不,否定。②祝鮀,卫国的大夫,善词令。③宋朝,宋国公子,相传有美貌。
6.10[传统为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①,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不抱怨、有记性。不幸短命死了,眼下再没有这样的人了,也再没听过这样好学的人。”
【老彭有话】哀公问孔子,你这些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过去颜回最好学,从不怨天尤人拉客观,也有记性,同样错误绝不会犯第二次。不幸死得早。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人,找不到好学的人了。
在这里把好不好学列为为政者的另一个素质。
我认为本章孔子对曰应这样断才好。“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什么是“好学”,接着看下面就知道了。
【注释】①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