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背后的逻辑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们好像都会有一个“好为人师”的习惯,特别是对于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和事情,就可能会让我们出现对别人指指点点的行为。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上的优势,才会让我们对在一些无知的路上越走越远。
殊不知,信息上的不对称始终都是存在的,这个因素也常常是阻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为什么有的时候可以一语点醒梦中人?有的时候,尽管是苦口婆心,却不能够让对方有所触动,反而会遭到对方的鄙视。很大的概率上是双方并没有站在同一个频道上,就一个双方都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讨论,而是以鸡同鸭讲的节奏在对一个不同的共识去争论。
无论任何事情,只要是从讨论演化到争论的状态,已经处于不同频的节奏。这个时候,事情已经不是论点之争,很有可能转向了价值观的争论。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争论的双方必须放弃自己的价值观,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对问题达成共识,才有可能继续以事论事。否则,就不可能会有一个双方满意的结果。
一些事情上的较真也往往如此,真正的较真是以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为底线,这样的较真可以让人把事情越辨越明。那些站在个人立场上的较真,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糊涂,乃至于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活明白,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得到的却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有一些人,不仅把健康搭上了,还赔上了后半生的幸福。
人生注定不是完美的,那些所谓的完美人生,应该就是一些人知道做出什么样的取舍。在人生的赛道上,即便是寂寞孤独的道路,仍然能够与自己的选择和谐相处。某些方面来看,只要是懂得与周围的人与事和谐相处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幸福感。反过来看,幸福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只有人与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
由于人与人的追求不同,对于自己的要求也就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影响人的变量就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必然会养成一个健康的身体。反之亦然,那些无视健康的人,也常常会屈服于个人生理上的满足,忽略了对精神层面上的滋养。
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上的成熟不再是看个人财富的多少,而是看谁更有可能有高品质的生活。换一个角度来看,高品质的生活不是看你拥有了多少钱,而是在短暂的一生中完成了多少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强者之所以强大,并不是比别人多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情,而是在知道的基础上比别人多做了一些值得众人仰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