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2022-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水伊人99

2021.9.13

今天看了格非的《迷舟》再结合《望春风》突然间明白了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特别看到叙述视角能够把文学理论和作品结合。

元叙事——第一人称

他的作品都自带着一股古典气息。

一直觉得视角转换很麻烦,看来得好好研究,其实你以为的会,可能是不会。杨宁老师的课第一遍大概了解了文学理论,第二遍加深影响。打算结合真题刷第三遍,然后结合作品来看!作品很重要,之前还觉得麻烦,但是看作品才会让自己更加了解理论,和艺术特色。

2022.4.1

读书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当你看第一遍的时候,不以为然,就这么个回事,谁写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成就。当你看的越多,触类旁通之后,在回顾之前所看的文学史,会猛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个回事,这人也太厉害了。

要学会追问

之前看《诗经》风雅精神不就是强烈的道德感吗?不就是汉乐府的缘事而发,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陈子昂强调的复古,李白的“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吗?

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发展史,还能得到引发其他思考吗?

往前回顾,我们可以追溯这种文化思想的根源。

在文与道或离或合的过程中,中国文学得以演进。儒家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中也可以延伸出具有诗意的一面,儒家的人格理想也可以转化为文学价值取向,此外还有历代文论家谈论不休的作为文学思维和文学手段的“赋、比、兴”等。

孔子一直用“思无邪“表达自己的诗学观念。就是思想的纯正。因此主张“言志“,其最终目的则是为治理和组织社会,寻求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劝善惩恶的教化工具。让“言志“的诗歌可以塑造人善良的心灵,而善良的心灵可以纯洁社会的风俗习惯。

刘勰在《文心雕龙》就在宗经,强调正的重要性。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

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正统呢?强调诗教的重要性?孔子难道不知道这么东西不可爱吗?

这就要结合当时的背景,也就是外部因素推动这种思想的产生。孔子面临着礼崩乐坏,礼仪流于形式的局面。由周代建立起来的礼仪不再真诚,鲜活。

于是孔子重新用理性主义精神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打造新的价值观,那就是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就像在今天,泛娱乐流行的趋势大行,我们仍孜孜不倦的强调传递正能量。

往后回顾 “将《诗经·王风·黍离》和北岛的《回答》相结合自拟题目写篇文学评论”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精神的延续。

北岛的诗总是那么冷峻、深刻,在黑暗的时代里,也不曾后退。“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那种“”我以我血溅轩辕”的热情所传递的能量,让人心为振奋。

风雅美刺的传统和近代的国民性批判还有文革的反思有关联。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但是文化是绵延的。自古至今“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的传统没有变,关注现实的精神没有变。《诗经》所蕴含的风雅精神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心中不灭的火焰。这团火代代相传。

2022.4.20

自己学校不好,一开始就觉得考不上什么985,211,,看着周围人定得什么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觉得分外不现实,就把目标定成双非。

心里暗暗想,文科线355,我考个360就不错啦,一定能进。

可当成绩出来,也就三百来分,心理只是有些失望,暗暗安慰自己,果然考研太难了,今年考的人又多,国家线都到367了。赶紧去问身边的朋友,一问居然有个400多分的。当时我就震惊极了,自己同学还真的有人考出来了?自己扳着手指头算每科至少能得多少分,还觉得360乃是个高分。

接着四月,陆续有朋友发朋友圈晒成绩,那个时候才开始懊悔,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了无数借口。

我曾在一次过四六级时遭到室友的吹捧,“哇,你可是我们寝室第一个考上六级的。我四级都过不了,你替我代考吧。”在拿到英语成绩单的时候,受到班里男生投来羡慕的目光“哇,组长好厉害。”

朋友看到我的微信书单,“哇,你看完了这么多专业书。”

因为自己学校的自卑,让自己分外不自信,妄自菲薄。又因为他人的夸赞,又觉得双非而已,自己考得上,而自我满足。

“你只要没考上,一个字懒,四个字缺少自律管不住自己”

我曾以为我足够努力,回想起备考,好像的确努力了但是有没有完全尽力,确实一天学了八个小时,可大半都在听网课,一边听一边玩手机消消乐。没事,听到关键的时候我往回拉,一千题,肖八,肖四我都写了,肖四我还刷了两遍。英语?我都过六级了,还背什么单词,单词我都认得。作文我都听了两遍,记了两遍,应该没问题。专业课背诵?这有什么好背的。一看名词解释,我眼熟,到时候考场上写出来就好了。专业课有作文?没事,到时候瞎说肯定能写的出来,何况我不仅看完了学习指定的专业书,还看了很多其他的专业书,涉及很广,到时候写得出来。

等到了考场,我才知道“言不尽意”“词不逮意” 你真的不知道你写的是啥玩意,读一遍下来毫无逻辑,美感,就几个简单的专业术语撑场面。让我写几首相关诗句,点评,我也只记得几句有名的话,或者脑海里只剩下几个词。其后在教资面试的时候,我更是深有体会,概括词,耳熟能详的的诗句,我都一时间会想不起来。一紧张,话都会说错。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自我怀疑,反思,我又开始二战。

我知常言道,你所看的书都会融进你的骨血里。我常常在思考,那些大家到底读了多少书,但一直忽略了,可能读书并不能明智,要真正形成自己的认知,还得在读的过程中反思,动笔。更重要的永远是行,这也是我开始写感悟的原因。你不愿意去写,去练,而只在意读,那永远是外物。能讲,能写才是真本事。打游戏看攻略都得上手试错几次,还想光看就能会。

另外,就是心态问题。

我一直不懂屈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后为什么仍然有着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明知楚怀王昏庸无能,他怎么就不能“邦有道,则仕,帮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像宋玉一样,面对不平际遇,采取退守报身的态度“原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确实退一步海阔天空,可退了屈原还会是屈原吗?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左传》中就有提到过三不朽说。这种追求和价值观趋使中国文人与乱世之中能勉励自己与他人不断进取。但是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追求无限本来就是困难的,再加上人事变迁,明珠蒙尘,往往有年华易逝而功业为建之感。其悲剧的内核与伟大之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知,以有限生命奔赴无限的努力。

看到一句话写的更好

士人的悲剧,是他们分明已知朝政腐败到无可为的地步,而以其一片忠心,强扶持之,披潇洒风流之举世荣名,而未能脱尽儒生之迂腐,最后当然就非走向悲剧结局不可。名士风流交错着凄凉血泪,令千古为之动容亦为之叹息。

内在的精神品格的强大,才能支撑的起你这个人,而不是畏手畏脚,过早的学会“折中”。

写于四月,此时我还在积极备考,希望十二月的我在疲惫之时,能看到这篇文章,勉励自己,咬牙坚持。

(ps 那陶渊明呢)

2022.4.22

太多不熟悉的词了 而且还长 读起来真吃力

杜甫到死都是忠君爱国,热爱黎民百姓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不光如此,杜甫还具有很强的信念“此志常觊豁然” 直到我死,都不会放弃和屈原的“亦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谋而合

即使世道如此,他们仍以其一片忠心,强扶持之,因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因为我像葵花,藿草,我的本性是向着太阳的,我没有办法改变。“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我一心向着朝廷,没有办法改变。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如今的朝廷人才济济,我一个小老百姓,连一官半职都没有,能做什么?一方面,这句话听起来很像自谦之词,另一方面后文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当今廊庙具?看不出来当今的朝堂有多混乱吗?但他没有继续,转而说“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当“游子哦已卒”“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似难以抑制,但又没有喷薄而出,接着就是“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在他的诗中始终没有像屈原那样高呼,明明有能力却不言“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每欲喷薄而出,他的仁者之心、他儒家涵养所形成的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而出的悲怆抑制住了。

个人觉得,屈原的高呼是因为曾被楚怀王予以重任,他曾经是处在高位的。但是杜甫不一样,早些年没有中举,是进献了《三大礼赋》才有机会面圣。皇帝虽然觉得杜甫的文章写得不错,但没有马上给他官职,而是叫他回去等待,后来就让杜甫去做河西县尉,是一个芝麻小官。他不愿意,皇帝就给他换了一个官职,让他做了右卫率府的胄曹参军。在参军衙门里面管兵器、管仓库。

ps。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我觉得这句话是在拍马屁,但这句话真的不好说,毕竟唐玄宗前期还是励精图治的,说不定是滤镜

补充 了解屈原、杜甫的人生经历

另外,士不遇

屈原是在汉朝大一统思想前的诗人,所以君权神授的大统一思想没有体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