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要死的

2019-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Siren_8d5b

一个不想死的人和一个注定不死的人,听上去哪个更奇幻?

抗拒死亡,或许是所有人在各种不同阶段都会出现的心态。然而,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知死是为了重生,重生又需要死亡来印证。简单来说就是,生死相印。

死是人类唯一与生俱来就拥有的权利。它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其必然就在于它的确定性。然而小说主人公,拥有不死之身的“福斯卡”,对死亡的确定性构成了挑战。

整部小说在征战、航海冒险、生活情爱、社会革命等背景下探讨主题,在如此宏大的框架下,几乎勾勒出从文艺复兴到法国大革命的甚多历史大事件。在这过程中,“福斯卡”这一人物又蕴含着多重象征意义,诸如:历史、集权、孤独、永恒等等。可以说,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并行,使得这部小说既清晰又模糊。我想这应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就像小说中不可避免的“时间”命题,通过历史的真实存在,时间被确定的表明出来。但又因为“福斯卡”的存在,时间的观念显得无足轻重,甚至沾上了虚无的意味。

“雷吉娜”作为一个渴望永生之人,是“福斯卡”的对立命题。她渴望通过不死的“福斯卡”的生命,在一个不死之人的记忆里实现自己的永生。在这里,我又读到些许关于“他者”的哲学问题。不过,与《女宾》中“弗朗索瓦兹的困境”不同的是,小说给出了明确的结局。“雷吉娜”通过“福斯卡”的永生,体会到了死亡的价值与意义,小说最后,她伴随着钟声发出的一声尖叫,是对于不死想法的幻灭。

人都是要死的

人们常说向死而生,在无法预测死亡的方式、死亡的时间,这种逆向行进中,我们面临着威胁,同时威胁也变成了力量。如果说,三年前第一次读《女宾》让我对自我存在和个人意识产生了怀疑,那么如今读《人都是要死的》,我却在“福斯卡”几乎满篇绝望的呓语中读出一种希望来。生死相依,此为循环。作者借“福斯卡”之口,也早已道出答案:“在出生与死亡之间的便是生命”。读此书最大的体悟在此。

然而小说在我看来仍然是有不足之处的。首先小说的时间跨度太广,却是断裂前进的,有时紧扣历史大事件,而有时只是在意识流中略过。或者说,太过于强调不死之人的视角,而一定程度忽视了人们观念中可被理解的一般性。其次大量如历史资料一般的叙述堆砌,显出意识流叙述部分的单薄。如果想深入理解小说,还可以提前做一下历史和哲学方面的功课。

最后简单借用萨特的话做总结:

“如果上帝不存在, 那么至少有一种东西的存在是先于它的本质, 它是在可能被任何概念所界定以前就已存在了的, 这样的东西, 就是人。… … 人首先存在着, 首先碰到各种际遇, 首先活动于这世界— 然后, 才开始限定自己。”

生命的长度有限,宽度在个人。因此怎样定义生命的尺度,可以先从接受死亡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