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

秘钥

2023-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的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的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在《学而》篇的最后,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何意?
在当时的鲁国乃至周边各国,能从孔子大学,是不用担心别人不知道你的,因为孔子大学的毕业证含金量高,鲁国乃至周边各国的国君、家臣以及有影响力的人都会认孔子大学文凭的,进而也就知道你、认可你、接纳你了。
再换句话说,就是你从孔子大学毕业了,去找一份参与治国理政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是孔子的自信,也是事实。
但孔子不说的是中庸,就在弟子怎么去悟了。
但后半句“患不知人也”,何意?
就是虽然你从孔子大学毕业了,也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但是能立得住、干得好,你要有知人的本事。
孔子大学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毕业的学生要能通六艺,其中知人的本事就要看《易》学的如何。
孔子说的“患不知人也”,是实学,要实战,不是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而是要学以致用。
孔子的“患不知人”之“人”一为君,二为臣,三为“朋”与“友”,没有民。

《里仁》开篇,孔子要求弟子“里仁为美”,心中有仁,更要凡事起心动念,从仁出发,并且要能有事功,把事做成,自己才有仁得的体验,别人才会以仁德赋你。
孔子意中的这别人,以国君、权臣为主,同僚为辅,其他士与民更是次之了。
孔子开篇让弟子要能反躬内省,自求于内,有仁得仁成仁,那接下来就是弟子们察人识人的能力了。

孔子关于察人识人,也讲到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孔子还是低估了人性之恶,如能在王莽新朝归来,就能看到“人可廋矣”。
只是考察人真能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是难事了,即便到了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要做到孔子之考察人也非易事。
况且,人是会变得。
孔子也信眼见为实。流亡于陈蔡时,一次七天没米,后来搞了一些,颜回做饭,刚巧蒸熟的米饭中掉了尘土,颜回舍不得扔,其实也是饿的,就把脏了的米饭自己用手捧着吃了,刚巧不巧,被孔子看到,孔子也没当场说破。但后来给大家上课,就讲故事,大意是知礼之人把饭做好了要先请长辈吃的云云,颜回不傻,知道老子在说自己,就把真实情况说了。孔子言错看了颜回。颜回心重,最后之死大概也与没吃饱饭有关系。
孔子到了晚年,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宰予就是宰我,十四年周游列国,鞍前马后,名闻于诸侯,最后孔子听说宰我在齐国因为争权而亡,再加之前对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不仁”的曾经评价,终究没有原谅宰我。宰我敏于言亦敏于行,以言语科论,孔子把宰我排在子贡前面,而子贡之于后世的苏秦张义则可说是前辈了。但孔子还是认为自己看错了人。在孔子,是有不说的底线的,如对冉有一样。
这子羽就是澹台灭明,天生相貌丑陋,孔子不喜欢,但毕竟有才,勉强收为学生,但子羽不以为意,毕业之后先后到吴地、楚地开门办学,以至“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为此,江西的原来钟陵县易名为进贤县,钟陵山则改名为栖贤山。孔子重仪表,但智慧如此,也未能免俗。

察人识人观人是很难的事,孔子深有体感。
作为孔门弟子,作为君子,在自己修成人之后,有了仁得,也有了仁德,之后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修《春秋》,演《周易》,周游他能游的世界,经得是事,说得是理,观得是人,体悟的是人性。
孔子大学毕业的学生理论上是“知人”的。
如前,人就是国君、臣子、朋与友。
知人很重要的就是知人的仁还是不仁。
“不仁者”就是既没有仁的发心,也没有仁的行为。
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何意?
孔子以后,以至今日,都在揣度孔子到底什么意思,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把孔子之意说得云山雾罩,不要说把自己说得难得糊涂,即便孔子归来,也会无所适从。
孔子要给弟子说得没那么复杂。
“不仁者”无论是国君,还是权臣、同僚,还是朋与友,只要没有“仁”,就不可能长时间按照之前说好的约定去办的,譬如俸禄、官位、治国理政的思路与措施、支持与帮助、理解与包容等等,也不可能长时间与你和平相处,其乐融融的。
孔子告诉弟子,“不仁者”就会这样。

“仁者安仁”。
孔子继续说,有仁心的人才可能长时间在仁的状态不变,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会初心不改,行为一致。
不仁者就翻云覆雨等闲间,之前说得都不算了,就是不仁者自己的行为也反复无常。
作为孔门弟子在“知人”上一定要擦亮眼睛,慎之又慎,不怕做错事,就怕站错队,跟错人。
从孔门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既是社会对自己的选择,更是自己对社会不同平台的选择,治国理政,要俸禄,要官位,要机会,要名要利更得要命。
《论语-里仁》开篇之意,对于孔门弟子而言,至为关键。
听懂、悟到、能行,还能持中庸之道,孔子认为才可以登堂入室。
孔子骂宰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孔子心痛,自己罪了自己一回,宰我有大才,自己为师未能教好。

“知者利仁”。
孔门弟子,孔子颁发了毕业证的都是君子,都是仁者。
作为仁者的弟子,看清楚这些,明白这些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才能从容去选择,才能为己、为家、为人、为国,进而为民,朝仁的方向做事理政,才能以期得到仁的结果。
才能利仁得。
才能利仁德。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是为孔子为政心法秘匙。
孔子认为很重要。
学会的保身保命保子孙。
不会的害己害人害众人。
两千五百年过去,孔子之言,亦是箴言。
无须更多论证,不忍细看的历史,正反莫如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