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折罗
吃折罗,是北方话,用本地话说就是“吃回样儿”,就是吃剩菜剩饭。那又为什么要写要吃呢?现时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理念都不提倡了,因为,这是传统,一个过年的传统。
小时候,我们都知道年三十的吃,年初一的穿。一年到头,年三十家里的菜是最丰盛的,往往吃不完,不过即使条件差的家庭,能吃完也要留一条鱼到新年,叫吃剩有余(鱼)。
以前没有冰箱,好在一般春节总是天气最冷的时候,偶尔遇上暖冬,会麻烦些,每天要把剩菜热一遍,以防变质。因为初一初二初三都会走亲访友,穿着新衣在别家拜年吃饭,没时间吃(那回儿,一般鸡鸭鱼肉大菜都舍不得倒)。初四晚要接财神爷,忙完,初五初六自然吃折罗、送穷了。送穷其实就是年前搞过卫生,这都十天半月了,又该搞卫生倒垃圾了。这吃折罗的传统,另外原因,我估摸着因为春节大家都放假了,买菜不方便了,所以家里得备着,到初七初八开年开市了,有新鲜肉食买了,那吃完可以买了。当然,变味的也可以随垃圾一起处理掉了。现在有了冰箱,更可以存点货了,尤其半成品,这样,偶尔来个客人留人吃饭,不用手忙脚乱地准备,也不至于桌上菜少显寒碜,尽管现在条件好,天天吃得跟过年似的,那过年更得讲究个气氛吧?吃剩有余的,为避免浪费,更要有个吃折罗的理由了。
写到这里,关于传统的介绍和揣测差不多了。其实,当我们在匆忙的生活节奏里,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因循传统,但现实的生活方式中我们一定逃不出传统的框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今年一个人过年,尝试了一下传统的程序,终于理清了从小到大关于过年的习俗:年夜饭是北方的饺孑、南方的八宝饭;年三十的素食到初一素面,算是一年到头了;三为多数,三碗面算是面面俱到了;做大菜的念头只能以接财神的名义了;然后,吃折罗是必须的,一个鱼头面和螃蟹身……
年夜饭初三、初二、初一的面
接财神
折罗
“年”,传说中也是个动物,那么初一到初六便与动物为伍,吃喝玩乐,初七过回人的日子,该开始学习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