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

2022-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叶雨1105

在最后一天的阅读活动中,常老师为我们带来关于“学习共同体”的辨析,甚是精彩!原文记录,以感谢努力学习的自己。

学习共同体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协作与相互学习。它的目标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两个核心理念:平等和倾听。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贡献较大的两个教育家:美国的杜威和日本的佐藤学。杜威最早构想了“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佐藤学则将“学习共同体模式”引入教育改革实践中。他提出: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家长和市民互相学习的场所。

三个中心任务:(1)创造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个学生平等学习的权利,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2)培养教师成为教育专家,形成同伴互助式的教师团队。教育改革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在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尊重课程和教材,尊重每一个儿童,以及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教师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和专家,只有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共同关注,和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欣赏和认可。(3)开放学校,让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家长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到教育之中,形成支持性力量。

三个中心任务,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有三个条件:(1)基于学科本质的学习。每个学科的特征都不一样,符合学科本质特征的学习,才是我们所需要的。(2)构建学生之间互相倾听的关系。只有用心地倾听他人,遇到困难会求助同伴,才会形成互相学习的“学习场”。(3)一种挑战的学习。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出有一定水准、有一些挑战的问题,让学生花心思去想。基于学科本质的学习、构建学生之间互相倾听的关系、富有挑战的学习,这三个条件形成了真正学习的黄金三角,如果能在学校里轮动实践,假以时日,这所学校就会发生真正的改变。

学习共同体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是临时组建的,学习活动一结束,小组就解散了。而“学习共同体”是学生们共同学习新课、处置作业、面对考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类似于班级的组织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学习共同体”结构比较好呢?佐藤学先生的研究显示:男女混合、四人一组的搭配形式较好,比如两男两女、三男一女均可,其他搭配方式效果就不太好了。真是有意思的研究!

组建学习共同体的几个误区:(1)避免刻意分组,让懂的学生去教不懂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借助“互学关系”形成的,以“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开始的。教师能够给予的引导是:如果不理解,请问一问邻座的同学。(2)避免舍近求远,学生遇到问题时不问身边的同学,而是频频向老师发问。教师可以这么引导:请你先与周围的同学商量,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问老师,培养他与同学的互助习惯。(3)在小组推举代表发言时,鼓励学生以个人意见进行发言,鼓励不同学生的见解多样性。任何一个同学的思考与挫折,都应该视为精彩的表现来接纳;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困惑与沉默,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4)避免每个小组推荐小组长。合作学习无需领导者,需要每一个人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5)避免小组内闲聊,学习效率低下。当学生喋喋不休、废话连篇时,教师首先观照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表达方式,从而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简洁;其次反思提出的问题是否过于简单,保障所有学生略有挑战性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

如果第四章读得不过瘾,可以继续读佐藤学先生的另一本书《学习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更有系统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