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 产品被抄袭了,怎么办?

2020-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HKrystal

“世界上有两种产品,一种没人用,另一种被人抄。”——邱岳

如果被抄袭了,怎么办?

1. 摆正心态,泰然处之

发现有人抄袭你的产品时,先要摆正心态,不要暴跳如雷。被抄说明你一定做对了一些什么,不论是交互还是流程,亦或是视觉设计,运营机制等等。先行者在做出初期尝试的时候,很多东西是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的,在得到市场检验之前,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做得都正确。如果业内同行开始抄你的特性,至少说明了他们对方向的认可。另一方面,人多力量大,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用相似的方式做事情,可以更快地教育市场和建立生态。

iPhone 发布后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是一块黑色方形砖头,从某种角度来说,各个手机厂商其实是身体力行帮助 iPhone 更快地确立了智能手机的标准。

就像 Sony 当年发布 Walkman,这一品牌名后来甚至演化成了品类名,所有试图抄袭 Sony 创意的厂商都逃不开 Walkman 这个名字,结果彻底奠定了 Sony 在便携式录放机领域的竞争优势。

2. 别担心,抄不走的是气质

大部分的抄袭都是界面和交互的抄袭,能抄走的是“ What ”和“ How ”,抄不走的是背后的 “ Why ”和产品的气质。我们产品的每个特性背后都应该有深入的思考,产品的气质应该是一以贯之的。

发现内容是个重运营的事情,没有相应的经验和团队,看起来都是相同的一条时间线,做出来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保证自己的产品是活水,每个线上的版本永远都是中间态,是我们沿着产品规划往下走的一个节点,是我们过去的思考结果。竞争对手即便能抄走,也无法理解你背后的发展规划和逻辑。你当前的思考应该领先于产品,你清楚当前的问题在哪里,接下来应该如何调整。而抄袭者却只能等着你做出来才能跟进,永远落在身后。

3. 不要将产品的护城河建在脸上

我们在产品规划设计之初,就要清楚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可能的成功路径,一腔热血“打造好用的产品”未必能成功,所谓“不要将护城河建在脸上”,意思是说不要将产品的外表作为护城河,因为外表太容易被抄走了。

所谓大公司抄死小公司的说法,也正是大公司在规模上的相对优势。如果一个产品只有基于规模优势才能长起来,那它本就应该交给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去做,或者能用极快的速度在大公司反应过来之前利用巧劲儿建立规模优势或其他的壁垒。不要明知道在规模上打不过还要去硬拼,历史上基本没有靠正面硬干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

4. 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

抄袭者能抄走产品特性,却抄不走数据和用户。产品设计中一定要考虑数据的积累和用户的卷入,要设计出一套机制:让用户使用产品越多,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就越大,或者使用产品的用户越多,产品的价值就越大(也被称作网络效应)。

比如买东西,大部分用户会选便宜的,所以迁移成本并不高;而淘宝通过用户的购买行为积累下买卖双方的信用记录,无形之间提高了用户的迁移成本,形成了积累效应。

你的朋友都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形的拉力让你开始转向微信,而随着你的加入,你的朋友们对于微信的粘度就变得更高,这便是产品的网络效应。

在产品设计中,还要尽早让用户“卷入”,也就是在产品中做出投资。比如当你的名片都印上了某个电子邮件地址,就很难再换一个电子邮箱服务提供商了。同样的道理,在某款音乐播放器中标记越多“喜爱的歌曲”,你就越离不开它。反观打车软件,除了一些会员体系之外,似乎之前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具备积累效应的机制。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些类似月票的产品,也算是向着这个方向迈进了一步。

5. 有条不紊,不要情绪化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