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新学霸社群读书

第6周 《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读书心得 Frank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30人  FrankCoach

作者:史蒂夫·马丁,诺厄·戈尔茨坦,罗伯特·西奥迪尼

本书包含了52条影响他人行为的微小做法。很小,但是很使用。

笔者将分为5个部分,每部分介绍10条规则,让读者朋友更好的理解这些微小的行为做法。

​​

01向“大众”借力

1、是什么:如果你想让目标客户做某件事,那就简明而诚实地指出,大多数和他们很类似的人已经在这样做了。

2、背后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又叫做从众心理,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令他们深深认同的人。

3、应用场景:

A、如号召家庭节能减排--你的邻居已经减少了xx吨水。

B、广告效应—80%的人购买了这件大礼包。

02“小众”的反作用力

1、是什么:一部分人,与另一群人划清身份上的界限。

2、背后原理:当一个需要衡量的行为被公之于众的时候,与群体划清界限的动机最强。

3、应用场景:

A、百事可乐,年轻的人的可乐。(寓意为可口可乐是上了年龄的人喝的)

03非常态VS常态

1、是什么:说服受众时,先考虑受众对社会规范的认知情况,然后再把某种特质与违反该规范的人关联起来。

2、背后原理:人们更加在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代价或好处。

3、应用场景:

A、接种疫苗:如果绝大部分人接种疫苗,宣传为:不愿接种疫苗的人不会为他人着想;如果绝大部分人不接种疫苗,宣传为:愿意接种疫苗的人很为他人着想。

B、开会情况:如果绝大部分人开会准时,宣传为:迟到的人不关心他人;如果迟到经常非常发生,宣传为:准时到的人,都是积极正向的人。

04强大的环境暗示

1、是什么:强有力的背景环境就是,要让人们清楚的看到其他人都在遵守规范。

2、背后原理:默许人们违反看似相对来说不重要的规范,而且违反的迹象清晰可见,这很可能会导致人们在更加重要的问题上违规。

3、应用场景:

A、自行车上放着广告单,如果周围墙面干净,33%的人把广告单仍在地上;如果周围墙上有涂鸦,69%的人把广告单仍在地上。

B、手上的广告单,正常情况下,38%的人会把广告单仍在地上;如果路人看到有人捡起了地上的宣传单,扔垃圾的人只有4%。

C、办公室打扫,与其让保洁员下班后来打扫,不如在上班时间,让保洁员来打扫,以便让员工看到办公室恢复整洁的过程。

05改个名字,改变一切

1、是什么:鸡尾酒会现象。无论环境多么嘈杂,有人喊你的名字,你会立刻做出反应。

2、背后原理:我们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字,与自己名字有关的事项,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3、应用场景:

A、飓风后的捐款,以最多人的名字来命名,会有更多的人来捐款。

B、提醒患者预约,短信加上患者名字,爽约率降低57%。(只用名字,不用姓氏,国外名字)

C、启动一个项目,以最多的人名,或首字母来命名。

06如何化敌为友

1、是什么:当你需要鼓励大家联手合作时,应该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共同身份上。

2、背后原理:人们更愿意帮助自己的“同类”。

3、应用场景:

A、团队合作,开始前,先了解大家的共同兴趣爱好。

B、如何让球迷合作?A队与B队,其共同点都是最球迷。

07预测他人的喜好、渴望与需求

1、是什么:我们认识某人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大可能猜准他们的喜好。

2、背后原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绝大多数的了解与信息交换都发生在交往的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信息交换越来越少,但是,通常我们都不会意识到。所以,需要定期的交换信息。​

3、应用场景:

A、夫妻、朋友间,可以定期交换自己的喜好、兴趣等。

B、职场上,让新员工与优秀的同事以及老同事都接触,各方都能够从中交换新的信息,并互相学习。

O8 主动承诺的力量

1、是什么:当我们首先承诺去做,我们做的几率会更大。

2、背后原理:承诺和一致性原理,我们主动做出的、需要我们花力气参与而且被公之于众的行为,我们更愿意去执行。

3、应用场景:

A、邀请他人帮助看护物品,当有人来“偷”时,20个人有19人阻止“小偷”;当没有邀请时,20个人,仅有4人阻止“小偷”。

B、预约下次时间,请对方自己填写日期和时间。

C、团队会议结束后,请每个人把工作复述一遍。

D、晚上睡觉前,获得孩子口头承诺,再看一本书,再听一个故事。

O9 承诺要行动,要公开

1、是什么:这个承诺是以行动为导向,且做承诺时更高的公开程度。

2、背后原理:承诺和一致性原理。

3、应用场景:

A、酒店环保承诺,愿意在入住期间保护环境,98%答应,61%行动;愿意在入住期间重复使用毛巾,83%答应,66%行动。

B、办公室环保,节能减排VS把废纸扔进纸篓。

1O “心安理得”效应

1、是什么:心安理得效应,采取了一个积极的行为之后,人就会心安理得的松懈下来,不再去做另一个积极行为。

2、背后原理:内疚心理,如果人们在使用或丢弃产品时,产生了内疚心理,那么通过回收利用的行为,他们就可以减轻这种因过度消费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此时,需要做一个提醒。

3、应用场景:

A、卫生间用纸,先承诺要回收利用,把纸放到纸篓中。此时,人们会心安理得的用更多的纸。于是,加上一个提醒,“回收利用虽然很好,但是少消耗资源好处更多”。

B、夏天的空调,26°是节能减排的理想温度,但是晚开早关降低资源消耗更好。

作者提供的这些方法都很微小,但是结果往往带来很大的改变。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读者朋友不妨试试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