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哲学3】实事求是,走向真理
01 何为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
所谓"实事",就是独立于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即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事实;"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运动规律,"求"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得出一般规律性认识。
实事求是,是一条必须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反映了哲学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实事求是,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与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树立和坚持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真理、走向真理的必由之路。
02 何为真理?
真理,是又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而究竟什么样的认识才能够称得上是真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定义。
一种是符合论,即认为如果一个陈述与事实相符合、与实在相一致,就是真理。
另一种是反映论,即认为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是真理。
我国通常采用第二种定义,主要体现了三个特性。
一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同时,其内容的客观性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也把客观真理称为绝对真理。
二是过程性,真理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本质到深刻本质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真理都没有绝对的性质,而只有相对的性质。
三是开放性,本质上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决定了真理的多元性,进而否定了对某一个问题的判断,只有一种正确答案。
03 何惧谬误?
谬误,往往站立在真理的对立面,是对真理的一种否定性判断。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害怕犯错误,其实大可不必。
一位哲人曾今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误,一种是死人,一种是没有生下来的人。
不犯错误,根本上就不敢、或者不去追求真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真理与谬误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相伴而生,但又此消彼长。
而我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谬误越来越少、真理便越来越多的过程,谬误消失之时,就是真理获得之际;而当其又犯错误之始,则标志着走向真理新的征程。
所以,谬误是不可避免的,谬误正是走向真理的铺路石。
04 何以检验?
无论是符合论的真理,还是反映论的真理,终究还是认识上的真理,但到底是不是真理,尤其是在面对社会科学领域时,又该如何检验呢?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通常有三种一般性的做法,可供参考。
一是公认的基本原理、理论观点,国家政策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衡量某个观点是否正确的一种标准。但这种标准,终究还是用观念来验证观念。
二是少数服从多数,通常多数人的意见正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我们又听了太多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事例。
三是是否符合逻辑也可作为检验对错的一种方法。但我们也同样遇到过许多逻辑严密、观点错误的情况。
如此看来,所谓通用的方法,都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用,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误判风险。
那么,有没有检验真理的终极标准呢?
当然有。
早在1978年就已经讨论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最终标准。
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才能够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精神见之于实际,从而证明认识究竟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
更重要的是,我们无论是认识真理,还是面对谬误,亦或是用社会实践来检验真理,都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曲折多变的道路,真正走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