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思维,还是思维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LOVE小马老师

         3月19,开启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一天时间,听了三节课,又听了鲍老师的点评和报告。这次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我以后的课堂设计和课堂组织找到了方向,也让我强烈的感受到,数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用问题启发学生,拨动思维的琴弦

       在顾冉老师执教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解决问题中,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操作,学生求出小华比小雪多了6个圆片后,顾老师追问:1、哪一部分是小雪比小华少的部分?请你指一指。生指完后老师并没有停止,接着追问:2、为什么指的和多的部分一样呢?接着追问:3、哪一部分表示小华和小雪相差的部分?这三个追问,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下,辩证的去认识多多少,和少多少以及相差了多少,其实是相同的部分,这三连问,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表述相同的答案,结合黑板上的直观图,学生理解了每一部分表示的含义,直观明了。

        我们在评价一节课时,经常会说:“一节课的课堂思维含量,即是课堂含金量。”本节课,老师用问题启发学生,拨动了学生思维的琴弦,引领他们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处蔓延。在顾老师这节课上,虽然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但不断深入的思维一直飘荡在师生之间。在练习环节,第一关是让学生换种说法,第二关是画一画。最后老师在总结中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可以用比多少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让我们理解世界,顾老师从课前的生活问题入课,最后的回归生活,让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二、用有效的操作活动,深化学生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要把一些真理或者结论让学生习得,低水平的活动要求学生发现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的思维会被导向发现教师认定的答案。而组织有效的高水平的活动,提供合适的活动素材,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在《有余数的认识》中,何佩老师组织的两次操作活动为本节课突破难点,夯实重点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认识余数时的摆小棒,打破了学生由以前所认知的整除中,过渡到有余数的除法。摆小棒的直观清晰,给思考慢的孩子有效的建模,知道当不能正好整除时,多余的就是余数。第二次摆小棒是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组织的,不过这次的摆小棒,只摆了13根的,14根的,接着何老师带领学生去展开想象,15、16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还余几根呢?你发现了什么?这种在操作后引领学生去猜想的活动,深化了孩子的思维。

三、用课堂上宝贵的沉默,激活学生头脑中思维的火花

       上海市特级教师曹培英呼吁“各位老师,上课时请多一些沉默’,把真正的时间还给学生。”纵观各种名目的课堂,我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发现,40分钟的课堂,有多少时间是老师在说,又有多少时间真正给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我们知道,数学是理科,只教不练是假把式,可很多时候,老师霸占着课堂话语权,满堂灌的讲授没有练习时间。在邓沂鑫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真学,她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给足了探究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安静思考问题。这主要源于她对学生的潜能有充分的把握,明白这节课要“教什么”,知道怎样教,有了这样的课前调研,她合理设计引入、跟进、展开、深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链”,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巩固练习。也用沉默是金激发了学生头脑中思维的火花。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数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老师,要用“三讲”,即:讲核心的问题,讲学生思路和方法,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三思而后言”即:话到嘴边思半句,切忌不加思索地全盘否定或肯定,语言切中要害,既有一语道破思维的奥秘,又有富有启发性和留有思考的余地。来还学生以时间,还学生以权力,真正打造属于学生的思维课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