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为零,不是我懒,是我已经用意念完成了一切!

2018-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赵海懿

有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这样的段子觉得很贴切,说的是关于不回微信的原因,其中一条是“看到的第一时间里就用意念回复了,后来就忘了自己原来没有真的回复啊”;这条完全说中我自己,当然我想应该也说中了不少身边人。当时我脑海里最强烈的反应是——“原来意念这个词儿还可以这样用,真是666啊”。

最近和一些伙伴讨论工作的时候,也被一种和我自己这种慢吞吞有“拖延症”的风格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行事风格给惊到了。对方的想法那也是叫一个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甚至可以说听上去漏洞百出,但有着强大的干劲,就好像已经踩了油门的赛车,你不喊开始但他已经轰上了,甚至不需要也等不及你来跟他谈什么逻辑,他就已经撸起袖子开干了!也许他背后的想法是管他三七二十一,想那么多不如边做边看呗!

看到那种超强的行动力,其实是让人非常羡慕和欣赏的。不禁让我想起了工作里接触的不少年轻人,其实很努力,常常见到他在钻研,但就是没有看到结果,甚至没有新的产出和进展。深入接触和聊天过后才发现,他把所有的想法、创意都在自己的脑海预演了一遍,而后又通过自己的判断自我否定了。所以也可以说,是已经用意念完成了一切实验!

其实我想这并不是个特例,因为职场里对“创新”这个话题的培训呼声一直很高,并且还有越来越增加的趋势。可是,我们真的缺乏创新吗?我的老师常说“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况且,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缩小了世界的距离,增加了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的见闻范围,我们并不缺乏创新的念头。但绝大多数创新的念头,往往是被想出念头的人自己扼杀在脑海里的。我们也就是这样,先用意念预演一遍,然后再用了各种各样推测出的负面可能性说服了自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也许现在常说的“敏捷思维”,其实并不是行动力超强而头脑简单的人对自己的华丽包装,反过来,这很可能才是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的一种方法。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特地角色和特定视角,所以事实上无论我们如何考虑周全,都无法真正感受和预料到这个创意真实推进后能够带来的结果,唯一的答案只有“去做”。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在策划一场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们的培训活动,其中有个互动小游戏,有个伙伴提出一个创意——限时喝啤酒!一分钟内喝完一听啤酒就可以得到积分。然而这个想法立刻被其他的伙伴质疑和挑战了,挑战的声音说“这个游戏不会受欢迎的,估计都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参与!”“为什么这么说?”“很多人可能会开车来,没法喝酒;HR都是女性为主,不会在这样的公众场合拼酒;这是个正式培训活动,加入这个活动太不正式了吧……”理由很多,不得不说,都有道理。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我们也没有想到更好地替换方案,我们确实差点就放弃这个游戏了。于是,继续伴随着质疑的声音,这个游戏还是勉强出现在了当天的环节里。结果是令人意外的,这个游戏竟然是当天的五个小游戏中最受欢迎的,并且全场时间还未过半,我们准备的所有啤酒都被喝完了!空易拉罐们堆成了小山!

如果不去尝试,无法知道结果。即便尝试后发现真的错了,不断试错,才能越来越接近成功。这种“放空大脑预设”,“白痴式”的行动力,才能把结果从零推向一。而用“意念”呢,就算完成了全过程,零还是零,因为在现实中,从来就没有开始过。

其实我写这篇小文,并不是批判“想太多”的朋友们缺乏行动力,而是替我们“洗白”,真的不是懒,咱们追究原因的时候,还得对症下药哦。现在,我不就把我脑子里已经用“意念”写了三天的文章(其实还有更多文章,我都用意念写完了,然而时间一长也忘了),变成白纸黑字了吗?

2018.0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