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千古一帝
秦始皇,千古一帝
要评价秦始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崇拜他的人,认为他功勋卓著,千古一帝。厌恶他的人,认为他残暴,无情,如魔头一般。这些都是带着主观的看法,要想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入手,看他在什么环境之下,做了什么事情。
顶着巨大的压力上台
嬴政即位的时候,才13岁。试想一下,一个孩子,此时能够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吗?不可能。所以,此时的嬴政,权力应该是控制在吕不韦的手上。吕不韦功劳很大,相当于是秦始皇父亲的投资人与伯乐,后来又将他们从赵国救回。
但是,吕不韦毕竟是个商人,而且也好色。所以,吕不韦跟太后赵姬便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不仅如此,赵太后还跟一个假太监嫪毐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七年后,21岁的嬴政逐渐控制住权力,可这时候,赵太后已经有了两个私生子,也就是说,嬴政无缘无故多了两个弟弟。
不仅如此,嫪毐还自称为是嬴政的爸爸,也就是“假父”,还想着要谋反。不过,嬴政看得很清楚,一下子就把这场阴谋给平定了。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形成了说不清的舆论压力,积压在嬴政的身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吕不韦的离开,嫪毐的死,这才扫清了压力。从此之后,秦始皇真正才算是真正的把持国家。因为,要想施展他心中的宏图大业,没有一个稳定的官僚集团支撑,是不可能的。
统一天下
国内的基础解决完成之后,秦始皇便把目光放在了国外。我们总是认为,统一天下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其实不是,这是秦国经过700多年的奋斗积累,最终在嬴政的浇灌下,从附庸国到一统天下,终于长出了结果。可以说,秦国的土地,都是秦人用血与泪换来的。商鞅的变法,相当于是加速器,给秦国安装上了火箭一样的发动器,直接把其余六国远远甩在了后头。
秦人的祖先,也是华夏人。六国人不把秦国人当成是华夏人,实际上是想从舆论上进行打压。如果没有秦人,周朝可能就灭亡了,也不会有西周东周之分。
此时的统一天下的整体策略,都是拉一个打一个,并从内部分裂六国的关系,避免六国联合起来压制秦国。上党之战,相当于是定基之战,使得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不再有谁能够阻挡。至此,统一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再是能不能的问题。
治理天下
要明白,打天下,跟治天下,完全是两门不同的学问。能够打天下的人,不一定就能够把天下治理好,就像项羽一样,刚刚打完天下,转眼间就把天下送走了。秦始皇所面临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乱七八糟的中国。这就好比,你管理了六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来自不同的公司,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技术,非常麻烦。况且,每一支团队都代表着不同的公司利益,这才是最要命的。
秦始皇首先做的,就是直接把封建制度给废除掉,设置郡县制。秦始皇知道,天下大乱的原因,正是由于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就是分封自建,给你一块封地,你拥有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甚至还有军权,每年只需要给天子交点钱就行了。周天子强大的时候,可以控制住这些诸侯国。
可一旦周天子衰落了,那么控制不住,势必就会造成兼并。每一个人都把周围弱小的诸侯国给吞并,来壮大自己的国土。土地面积大了,就意味着可以种更多的田。田多了,就意味着可以养育更多的人。有了人,也就有了力量。春秋后期,晋国一家已经发展到能够和周天子比肩实力的大国了。后来,三家分晋,晋国内部衰落,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时期。
而郡县制,相当于是由天子派出一个职业经理人去了相应的土地上管理。管理好了有奖,管理得不好了,要罚,还要换人。也就是说,派出去的官员,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况且,你还不能够自建军队,不能够设置私税,大大减弱了六国复辟的可能性。
从这里看,好像还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这些六国的后代,他们同意吗?你无缘无故把人家的土地给夺走了,把他们后代所拥有的利益给拿走了,他们愿意吗?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秦始皇直接就站在了六国的对立面。还好,此时的秦朝,兵强马壮,法律严苛,他们倒也不敢乱来。只不过,暗中的小动作,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
可以说,郡县制是中国稳定富强的根本。虽然后来还是复辟了几次,但整个中华的大规律,终究还是走向了郡县制式的统一。为什么要统一?试想一下,如果你现在从广东去湖南,中间需要签证,需要“绿卡”一样的东西,那是多麻烦的事情。而且,统一之后的政治格局,变成了中央->郡->县,没有了贵族在中间赚差价,国家的法令可以更好地执行下去。
更别说后来的统一度量,统一文字,迁移中原人到南方,都是非常伟大的创举。
长城,军事上的蛮夷之辩
秦始皇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长城。很多人喜欢拿长城来攻击秦始皇,认为他修建长城,是一种消耗国家实力的行为,要严重批评,这是一种非常短浅的看法。长城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加蛮夷入侵的难度,同时以居高临下以及信息的传递,密切监视蛮夷的行动,防止蛮夷入侵。这一点,可以参照美国为什么要在韩国部署萨德,以及为什么要在西伯利亚部署反导武器。
春秋战国打得昏天黑地,但是自始至终,都极少有国家与蛮夷进行勾结,以此来入侵中国。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内部再怎么打,都是中国人,大不了就亡国。
东周时期的申侯,引入了犬戎,后果就是京城都被人家给烧了,不得已只能够迁都。一旦引入了蛮夷,那后果就不是亡国这么简单,而是亡种了。所以,长城要修建,蒙恬要去镇守北方,就是这个原因。
况且,秦始皇也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对长城进行修缮与完善,并不是从头开始建的。由于畏惧秦朝的强大,蛮夷不再有胆量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原,直到秦末乱世,中原再次大乱,他们才趁机进入。
单凭郡县制与长城,秦始皇就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了。
积劳成疾
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明君,更是一个勤君。按照史书上的记载,秦始皇每天要批阅的竹简,大约有120多斤,大约在3-5万字左右。现在很多人,一天看几千字的书都觉得要了命一样。况且,批阅不是简单地看,还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批示。从这点上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前期秦国所遗留的法律,已经无法支撑起天下统一之后的形势了。因为很多事情无法根据法律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才需要国君亲自批阅。
况且,为了更好地查看各地的治理情况,秦始皇还不断地出巡。国君的出行,并不是去玩的,而是要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情报。上面说过了,秦始皇的郡县制,是打压了六国贵族,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心心念念想要复辟封建制度。而作为郡县制的代言人,自然也成为他们的目标。所以,韩国贵族张良,才会去刺杀秦始皇,不过没有成功。
工作上的高强度,以及出巡所带来的辛劳,使得秦始皇患病,甚至还死在了半路上。
上文说过了,此时的秦法并不是非常完善,很多事情都需要秦始皇亲自过目。而秦始皇的死,相当于国家的支柱倒塌了,如果没有人来支撑,那么后果非常危险。而秦始皇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早点确立太子之位。支柱倒下,再加上储君之争,是压死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秦始皇能够早点确立扶苏为太子,及时向天下公告,那么赵高、李斯以及胡亥,就没有了可乘之机。扶苏加上蒙恬,两人的结合,应该是能够延续秦朝的辉煌。可惜,造化弄人。扶苏被逼自杀,蒙恬被杀。
秦始皇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留下了赵高这个BUG。赵高这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拍马屁能力极强,而且拍的恰到好处。秦始皇一世英名,居然也被赵高的马屁功力给蛊惑了。
而像赵高这样的人,他所看重的,永远都不是秦朝,不是天下,而是自己。胡亥对他来说没有用了,直接就杀掉,换成子婴,毫不手软。赵高之所以要立胡亥,还要找上李斯一起篡改遗嘱,就是为了将他们绑在一条船上,成为命运共同体。把李斯弄死之后,赵高继续蒙蔽胡亥双眼,让他整天沉醉在声色当中。赵高想得很清楚,如果刘项大军一到,他就绑架国君,马上投降,一定可以换个大官做做。可让赵高没想到的是,子婴没有那么笨,他一上台之后,马上就设计杀死赵高。
总结
秦始皇是不是智者,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从上面所说的功绩来说,秦始皇不仅仅是智者,更是千古一帝。可我们也知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秦始皇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太辛劳,死得太早了。这一点,与秦孝公一样,都是因为太过劳累,很早就去世了。同时,还留下了没有明确太子之位,以及赵高这两个大问题。
假如秦朝的根据稳定一些,这些问题或许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可是,此时的秦朝,正处在统一的前期,非常不稳定。特别是六国贵族,一直在找机会叛变起义。没有秦始皇这样的智者把持着,终究还是陷入了危机。而胡亥,仅仅用了三年,就把秦国历代祖宗所创下的基业,完完全全给败光了。
不得不说,胡亥这个史上最强大的败家子,真牛!
【触类旁通】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背后的屈辱及自信 | 《毛选》智慧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