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app案例设计

移动端“返回”的设计

2016-03-01  本文已影响219人  freshtime

世间的事情,无非只有两种,一个是有去无回,比如你的人生就是一条单行线;另一个是有去有回,比如你进了一个房间,必然要从房间里出来。抽象的事情多数属于第一种,然而大多数的巨像的事情,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就像我们使用app的功能一样,完成了要返回或者关闭。

记得微信说过,我们鼓励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打开app,完成了这个需要就关闭app,然而,越来越多的用户过于依赖手机,完成一个场景后,希望再进入下一个场景,于是如何设计“返回”就显得非常重用。

你是个乐于分享的人吗?那么我们来简单回想一个场景:同学a是个乐于分享的人,他觉得同学c的朋友圈里有个动态非常好,于是在和b同学交流的时候,忍不住要翻出来给b看。这个场景其实非常常见。下面我就带大家来走一次。第一个方案是使用微信强大到搜索功能,他能对朋友圈、文章和公众号进行搜索,如果你记得你要找的内容的文字信息,你都可以找到目标。

然而,我们经常是记得图片大概什么样,而忘记具体什么文字了(图片感知力大于文字),这时候搜索就派不上用场了。只能先搜索c的名字,通过个人主页-相册才能到达。过程如下所示:

可以说我们已经顺利的进入了房间,如果直接关闭应用,那就没有出房间的问题。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要继续回到聊天页面(首页)。这个时候,出房间就成了个问题。根据传统交互原则-哪里进从哪里出,需要原路走出这个房间,但是返回的这个过程,对用户没有任何价值,如何降低用户耗费,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缩短路径-同时缩短了来路和去路-最优解决方案;第二:优化返回。第一个方法需要要从业务逻辑梳理,分析具体场景,第二个方法-优化返回路径-从技术上分析即可。

优化返回路径,有一种方式是在恰当的位置给予模态弹框,询问用户是否进行可选择的操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准确获得用户指令,出错的几率非常小,但是模特弹框会打断用户操作的连贯性。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完成优化返回的任务呢?有。那就是长按操作。长按返回键是个新交互,开始设计时可以作为隐藏功能或者需要引导的功能,当用户认知了这个操作以后,就会在需要立即返回首页的时候使用这个功能。这样,根据用户的行为来给予反馈,更加恰当的避免了打扰用户,并且能给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长按是用户有意识的操作,用户长按,必然不是想要简单的返回上一层,但长按和短按的时间不好界定,所有避免误操作,有的设计师还是增加了返回上一层的选择,个人认为不必为了这个误操作牺牲界面)。长按返回键后,接下来应该如何交互呢?这时候也有很多选择,比如模态弹框、比如选项卡等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