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的来历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70人
开在夜里的花儿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佛教徒要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
那么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是什么呢?
盂兰盆节的来历: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相传,释伽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目犍连的母亲生前作恶太多,死后变成了饿鬼堕入饿鬼道,咽喉细如针,身体皮包骨。
目犍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火焰灰,目犍连心痛不已,但日常可以通过神通看出恶鬼们生前罪恶的目犍连,在生母面前却无法看出母亲堕入鬼道原因,遂向释迦牟尼佛问询原因及解救之法。
佛陀告诉他,因其母生前诽谤僧佛,死后被堕鬼道不得超生。目犍连因与之曾有一世为母子关系,所以看透的神眼在生母这里失去效力,要想其母脱离鬼道,仅凭目犍连的神通无法改变,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
目犍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