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作者:牛旻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之一。
杜甫曾在《八阵图》中简练地点评了诸葛亮一生的成就: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成就远不止如此。从最开始的草庐之中未出世就已洞悉天下局势勾画未来蓝图的《隆中对》,到后来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乃至后期的七擒孟获,空城计等,全书多处都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他的智慧以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可以说他是书中的核心人物,真正的主角。作者耗费大量的笔墨来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并通过旁人的衬托来神化他。诸葛亮在书中代表的是百姓心中的智者,他满足了对于足智多谋的一切要求,与他所侍奉的君主刘备一同,寄托了元末明初动乱岁月里作者罗贯中对于官府能够平息战乱,体恤百姓的美好愿望。
但如果抚去这些光环,从正史的角度,诸葛亮又有什么成就呢?他从隆中的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小农民,到最终功成名就成为蜀相、武侯,他的才能是勿庸置疑的。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会犯错误的凡人,六出祁山而无功而返、用马谡而失街亭。在历史中,他其实更多的是一名政治家而非军事家,他的能力多数表现在对于国家内部的管理,对于人才的任用。蜀国作为在三国中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能够负担起连年的征战,与诸葛亮的治理是分不开的。但中国古代的封建传统社会有一种将历史人物神化的倾向,诸葛亮也并非例外。而这种神化人物不仅禁锢思想不利于思想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同时也会扭曲历史并相应地丑化贬低一些人。例如火烧赤壁的成功其实并非诸葛亮的功劳,火烧博望坡等也属虚构。而他治理蜀国、解决内忧等实际作为反而鲜有人知。就好像那成都的武侯祠,有多少人记得那里原本祭祀的是先主刘备。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逐渐模糊了他原本的身影,小说与戏剧的改编夸张又进一步扭曲了他的形象。若是想真正了解诸葛亮,还需抚开这层层面纱,方能认识他的真正模样。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