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焦虑
心理学上讲,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心理失衡造成的,要想改变,就要找回你的平衡。就着这个理论,我慢慢回顾了那些令我记忆深刻的、足以引发我焦虑的、令我“痛恨”的事件,我把它们分成四个类型:
1、工作繁重,与日常生活无法达成平衡。那些年,连续工作、不停地有新工作任务扑面而来,全年我几乎无休,日工作时长平均在十个小时以上,这种状态持续了十五年时间。
起初人是麻木的,根本顾不上焦虑,自己犹如一架开足马力的机器,除了工作,无暇他顾,眼前的风景与我无关,快乐悠闲与我无关,孩子成长中错过了若干个关键期与我的完全缺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某天,你偶尔停下来环顾四周,还未等喘口气时,突然懵了,原来你在不知不觉中亏欠了孩子,在孩子成长的最最关键的几个阶段,你缺席了!且留下了不可逆、不可弥补的遗憾!看着别人家孩子择校时进了实验班,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应该给孩子报个奥数班、拿个奖之类的才有机会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可我压根没上心了解过啊,那个时候,怎能不着急,不焦虑,可又有什么用呢。
2、工作中自我加压带来的焦虑。总觉着自己不够好,效率不够高,于是,拼命学习、实践,只为提高工作质量,只为更出色、更优秀,有时为了一个文案的思路不够清晰,反复思考,直闹到梦里去,第二天早上起来,对梦的内容清清楚楚,可想而知睡眠质量能好才怪。工作的常态变成了生活的常态,自我加压,产生了自我焦虑,白天的工作一直延续到深夜的话,疲劳过度,反倒是一宿难眠。
3、与人比较偶尔也会产生焦虑。与大学同学相比,容颜更沧桑,与单位同事相比,脑力和体力都更加忙碌,上下班时间更加没准点儿。
4、人处于十字路口,不知所措,也会焦虑。
回顾所来径,的确是心态上、生物钟上、生活节奏上的诸此种种失衡,带来了人日积月累的焦虑,人一焦虑,就免不了发泄,也少不了把焦虑扔给老人和孩子,现在想想,真是内疚啊,幸好是家人,他们能理解,但就因为是家人,才最不应该去伤他们。
好在,终于懂得了拒绝焦虑的方式——时刻找到那个平衡点。工作与生活的天平偏移过多时,要及时纠偏。人既不要太悠闲,成长无止境,活着就得不断的做事情,做成事儿,人的内心才有成就感,才充实;也不要太忙碌,强迫自己时而停下脚步,去感受亲情、感受温暖、感受大自然中一切不期而遇的美好,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字符、音符中体验生命的快乐,节奏该慢时,就慢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