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一杯枸杞茶,细说一下中年危机
最近,一个保温杯火了。
赵明义是谁?他就是著名的王菲的女儿窦靖童她爹窦唯所在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最火的中国摇滚乐队里的那个打起鼓来非常爷们的鼓手!
在中国,许多女性进入40岁、男性进入50岁,就自诩为老人,仿佛给自己贴上了“老人”的标签,就可以停止进取、不再学习,同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受到照顾。
这个年龄段的人,其实是家务压力、生活压力最小,有资产、而心智最成熟的人生阶段。
外国人职业生涯很长,活到老、工作到老。
有一年,我从罗马市区坐大巴到机场,在大巴上遇到一位年过60的老太太,她说她在度假期间,她目前仍然在工作。
还有一年,我在澳大利亚的飞机上,见到的都是花白头发的空嫂空叔,他们展开慈祥的笑容为旅客服务;到机场迎接我们的大巴司机竟然也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而且她还很敬业地帮我们这群小辈们一个一个把沉重的行李箱放进大巴行李车厢中。
多年以前,我们单位引进了一套澳地利的设备。三名澳地利工程师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其中一位还在这期间度过了70岁生日。他们进驻厂里半年,吃住在厂,负责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员工培训。他们中午只吃几块曲奇,喝杯咖啡,也不象中国员工要午睡。厂长开玩笑说,这三外国老头真好,不吃饭、不睡觉,光干活。
都说中国人勤奋,但有人到了四、五十岁就开始认老。整天提着泡着枸杞子的保温杯,开始养生保健、休养生息。
如果不是国家准备延长退休年龄的消息一年紧似一年,60后、70后也就认为可以上班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安安稳稳地混到退休了。
早几年,当国家准备延迟退休年龄的消息出来时,全国上下哀鸿遍野,仿佛世界未日。各种各样的段子也出来了。比如,今后,单位规章制度里要写上:回到单位,所有拐仗必须整齐一排放在公司门口,违者罚款200元......
其实,西方国家早已经实行67岁才得以领足100%退休金的退休制度多年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国外看到许多白花苍苍的人还在上着班的原因了,因为如果不工作,立马收入降低,即使能够拿到养老金,养老金与退休前的工资收入相比较,也差了一大截。
除了面临延迟退休以外,第二件对60、70后打击大的事,莫过于国家放开二胎政策。这个时候,60、70后已经失去了最佳生育年龄,或者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本以为独生子女政策还会延续下去,原来到头来只是牺牲了体制内的60、70后啊!
这代人心理自然不平衡。有些不甘心的,决定抓住生二胎政策,奋力折腾,上省城,找著名老中医,调理好身体,为得就是千方百计怀个二胎。
这一代人年轻时遇上了改革开放年代,没有经历过很大的苦难,然而人到中年,却面临延迟退休,而膝下只有一个子女,对于晚景清寂的预期,不能不说没一点儿惶恐。
十几年前看那部描述美国一线城市中年人危机的电影《美国丽人》,当时只对那漫天飞舞的红玫瑰花瓣雨梦镜印象深刻,丝毫没有体会到中年危机的感觉。最近再看一次,却深深休会到个中滋味。所以说听那么多大道理都没用,因为你还没到那个阶段。
中年危机还在于,当他们羡慕地看着90后一言不合便潇洒离婚,而自己的婚姻里,感情早已破裂得无声无息,却不敢离婚,因为不想净身出户,舍不得共同财产;又或是不想少了那一个劳什子身份和头衔。
90后的无产者有无产者的轻松,70后的有产者有有产者的放不开,因为这个有产者,前面是要加“有限”两个字的。而真正的富人,爱离离去。这便是大部分人的中年危机。
当你发现在街上行走的老人,原来身边总是伴随着一个屁巅屁巅的孙子,而现在上街的老人,旁边伴随着的却是摇尾吐舌的小狗,而且比比皆是。从这个现象你就应该知道中国的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
一位50岁的男同事,有一天忧心忡忡地对我说,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想在公园找张石椅座都找不到了,因为有更老的老人一早就霸了位置。他这么说,是因为有一次周末早晨,他偶然到一公园大树底下的石板上坐下来准备看书,却遭到几个70多岁的长辈驱赶,说那个位置是他们长期占据的“根据地”,我这位同事哭笑不得,只能给长辈让位。
这就是为什么地广人稀、人口生育率低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成为吸收华人移民最多的两个发达国家,因为要提高人口红利呀!
这样想想,你就明白了为什么60、70后依然不能放松自己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晚年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而晚年幸福的条件是,要么儿孙绕膝。但,儿孙绕膝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这一代人只有一个孩子,应该是一对夫妻奔波于四个甚至六个老人之间。要么有足够的养老钱,起码住得起养老院吧。然而今后的养老金是否还能够支撑得起相对体面的生活,很值得怀疑。
再说,即使你将来的养老金能够支付得起养老院的费用,到那时,说不定有钱也住不进养老院,因为老人太多了。比利时的Jainson 说,他那八十多岁的双亲,等着进养老院才能得到足够专业的日常护理。然而已经等了两年多了,还没有床位。“因为要等着有人死了,才能腾出床位。”他不无凄凉地说。
于是,这一代人渐渐分化成两种人。
一种人,认为人生苦短,反正晚景也不看好了,那就及时享受(其实是及时消耗),业余时间经常夜夜笙歌、呼朋唤友、交杯换盏,不到五十岁,高血压、痛风、糖尿病各种毛病都出来了。不过也不管了,连单位免费的体检也不去参加,免得看了那些指标数据闹心,该吃吃该喝喝。反正,我有我的苟且,你有你的诗和远方。
另一些人,想得比较长远。为了避免将来晚景凄寂,学习起来比90后还勤奋,我许多中年朋友为了学英语一个月读4本英文原著;我的一位女老师,年过半百,却还和许多年轻人一道活跃在马拉松跑道。在工作中,许多中年人近似得刻板地一定要按标准完成任务,否则就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
有一说法:真正的养生之道是,越闲越无聊、越无聊越容易生病;反而是那些闲不下来的人,越工作越长寿。因为他们心里实诚,有寄托,精神充实。
如何与这个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抗争?是放弃自己,还是工作到老并工作到死,同时也体面到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久的将来,中国白发苍苍的大妈大爷们,不再活跃在广场上跳舞了。因为他们还要上班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