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实验中学,提升办学能力
为了加强新时代队伍建设,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我于2021年12月12日到18日有幸参加了朔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三届中小学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安排科学,项目全面,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引领,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思维逐渐清晰,认识逐渐加深。
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理论引领,提高认识几天的培训,听了几位专家的讲授,我的思路明确了。优秀的教师不一定能做好校长,但优秀校长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是树书记在《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中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业务型专家型校长,老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积极参与教学,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校长。
“双减”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课改天天讲,天天有人质疑,如何提高课堂质量,上好每一节课,树书记提出五个标准,具体到“备课五环”“信息技术应用”两个方面,收获频丰。邵福专家的《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给我们办学思想指出了方向。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的基石,师德是做好教师前提。如何带领一班人向高质量办学冲刺,让我茅塞顿开。名校观摩,指引方向。朔州市第四小学、第九小学在“双减”的路上先行先试,他们的办学思路给我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优语数外,做强音体美”,“课内普及,课外提高”,挖掘本地资源,拓宽“双减”路径,为我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创建特色校园,完善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校之长,路在脚下,梦在前方。
“双减”是今年的主题,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如何做好“双减”?是以后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需要学校、家庭多方配合才能让“双减”真正落地。教师是全面落实双减的关键因素,张伟民教授讲解《“双减”背景下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家校共育》从根本上为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供动力经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好多元评价,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进行家校共育,都提供了很好的做法。朔州市第四小学学生多、资料全,王建锋校长激情演讲让我震撼,深感差距巨大,今后工作一定要自我提升,学习张校长的实干,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工作。我深深的认识到,校长的职责就是努力把教师的成长当做最高的荣誉。学校不仅仅需要“管理型”校长,更需要“业务型”校长。首先要有理念。在管理学校、抓实教学、带好队伍方面要有方向、有思路、有目的、更要有实现的路径。其次要研究并参与教学。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亲自参与教学,才能掌握学情,采取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和措施。
最后,经过为期8天的培训,我明白作为一名学校领导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博采众长,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在调整中提高自己。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把此次学习的所获、所感、所悟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我会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且行且研、且践且长。每一场学习都是对心灵的洗礼,对认识的重组,做一个有情怀的校长,做好师生成长的引路人,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国育才,为党育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