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弘一法师诞生一百三十八周年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滴水藏海_yuxuan
纪念弘一法师诞生一百三十八周年

百虫蛰伏百草枯,

百卉凋零霜自舞。

早晚清寒雁无影,

百工闭户开小炉。

今日霜降,也恰逢弘一法师诞生一百三十八周年,略写一点个人愚见,以示对法师的崇敬。弘一,俗名李叔同,中国近百年的文化史中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写给许幻园的歌曲《送别》堪称经典,被传唱了百年,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其中画意诗情,更是相得益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堪称全才大师,他在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上的造诣皆是一流,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鼻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

他擅长书法、诗词、丹青、音律、金石,在当时是整个学术界神一般的存在。

他皈依佛门后,被佛门弟子奉为中兴南山律宗的第11代祖师。

我们熟知的漫画大家丰子恺先生,就是李叔同的得意弟子。

丰子恺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就是这样全才,在他人生鼎盛时期选择了皈依佛门。很多的世人对李叔同的做法不解,说他残忍不负责任,其实这都是世俗之人的理解。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越优秀,就有越多的人不理解你。只有同频之人才能惺惺相惜。其实李叔同有太多的爱,他对人世有太多的眷恋,他爱妻儿、爱学生、爱艺术、爱朋友,爱人世间的每一个人,只是早年的经历让他又早已看破无常,他知道所深爱的都将逝去,他的眷恋越深,折磨愈甚。丰子恺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物质、精神、灵魂。生活在物质层次的人,只要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其次,高兴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而老师李叔同,恰恰属于第三种。

艺术已经不足以安放他的心灵,所以,他选择了宗教,以此来超越无常的苦痛。

亦如李叔同出家后,与妻子见最后一面时,面对妻子的悲呼:‘’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爱是什么?‘’李叔同这样回答:放下才是爱,爱,是慈悲。

众生皆苦,生老病死,爱憎会,恨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而佛,便是舍弃个人的爱恨,普度众生的痛苦。

为弘扬佛法,他置生死于不顾。1937年底,厦门轰炸不断,众人劝他避难,他却集众演讲,尽一己之力,渡劫众生。

每次开讲时,后面的墙壁上,都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在弘一法师看来,以佛之觉悟普度众生,激励僧俗两界一同奋起救国,即便牺牲一切,舍命不辞。

因为放下了个人的爱恨,也就回避了无常的悲苦,了悟小爱的无常,也便成就了大爱的慈悲。

在这世事变幻中,内心才能不被煎熬,以此获得安宁。

弘一法师干古!阿弥陀佛!

纪念弘一法师诞生一百三十八周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