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五连悦读】剽悍读书营剽悍读书营

【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路在脚下,步履不停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451人  安月白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生活就像骑一辆自行车。路有高有低,有缓有急,但只有在行驶中,你才知道该怎么调整、转向、把握平衡。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别样的风景。但如果因为不安,你想把车停下来,你不仅无暇享受风景,还很容易翻车。

七八月,我的大部分生活,就像一辆因为不安而停下来的自行车,随时处在翻车的边缘。

可以忍受辛苦,允许进步缓慢,却无法忍受停滞的感觉。所以,看到故事主题营招募,我果断第一个报名,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路在脚下,步履不停

1.认真对待,收获会特别大

刚换新工作,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再加上9月开学季,我知道自己没什么空闲时间。

但是,当人极其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会想办法,不会找借口。

故事主题营要求阅读的书籍有一半以前看过,手边就有书,所以报名后我就抽空重新阅读那些书籍,提前写好了3天的打卡文章。主题营期间,同样会提前准备三天的文章。

学校7点早自习,我一般6:30左右去学校。上班时很少有时间看书,幸好我习惯早起。每天4点多起来,看书写文章完成打卡。

另外,报名的时候,我就确定了目标:看书写故事是为了给写作积累素材。

所以,打磨标题、转述故事、琢磨金句,每一步都不曾敷衍,每一步都认真对待。

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收获的,除了无愧于心,还有二次最佳、三次优秀、五次创意爆棚奖。

俞敏洪曾在一期《朗读者》上谈到: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无关他人,只要你保持自己生命在进步,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的确,脚踏实地用心做事时,会有一种心安的感觉。内心有一种笃定感,是那种倾尽全力后的不急躁不慌张。

【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路在脚下,步履不停

2.帮助别人,是加强自己的方式

希列拉比有一句格言:“如果我不为自己,那谁会为我呢?如果我只为我自己,那我又是什么呢?”

同为语文老师,又都喜欢写作,与熊猫老师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家里还有小宝宝要照顾的她,主动担起了排长的职责,作为一排的一员,尽自己的一份力义不容辞。于是,开营当晚就给熊猫老师发了消息,询问我可以做点什么。

第二天,熊猫老师给我安排了二班班长了职务。

上次当班长,还是三月清单主题营呢。我以为自己很熟悉班长的职责和班级事务流程,没想到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很多事情我都生疏了。

这也给自己提了一个醒,三天不练手生,别太相信自己的经验。

了解到二班的老铁此前都参加过主题营,熟悉打卡规则和流程,于是我决定取消原本计划的一日三次督促,转而在群里发布消息,让需要分析文章、修改意见的老铁来找我。

我不是一个能快速与人打成一片的人,甚至因为慢热有时候会被人误以为冷漠,但仍然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提供点滴帮助。

二班的老铁都很努力的看书写文,通过打磨文章让他们连队看到是我能想到的最好方式。

因为自己在一些必要的时候,被人推过一把,所以也希望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推ta一把。

始终相信,我们为别人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会回馈于自己。正所谓,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路在脚下,步履不停

3.改变突破,我不害怕走弯路

今年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改变就是8月份向原来的学校提出了辞职,9月在喜欢的城市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其实,整个七八月,心绪都非常复杂。有现状停滞的痛苦,有对未来的憧憬,当然也有未知的恐惧。

犹记得,我说要辞职时,我妈愤怒又失望的眼神。她说:“你知道别人考个编制多难吗?你别一时冲动瞎胡闹!”

当我真的提交离职申请,整理打包了自己的物品回家后,她反而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眼圈红红的问我:“以后你要是想回来,还能回来吗?”

我知道多半不可能了,但还是笑着揽着老妈的肩膀:“放心,要想回来我轻轻松松就能考回来。”

我爸也不支持,只是在我告诉他我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时,他没有多说什么。

有长辈恨铁不成钢地跑来说我鲁莽,不该不多找几位经过事的长者讨论一番。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别人讨论出来的。

有同事问:你万一后悔怎么办?万一你选择的这条路是错误的呢?

一位很喜欢的作家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人生没有什么错误的选择,选择过后就努力把它过成正确的。

有朋友问我到底为什么非要辞职,毕竟现在仍然有许多人争破脑袋想进体制。

其实没有那么多苦大仇深或者什么戏剧化的原因,只不过是我找不到成长的空间。工作之余,不管我是一年阅读100本书,还是两年写完两部小说,我的内心始终焦虑不安。

所以,哪怕这是一条弯路,我也要走一走。正如同古典老师所说:“人生不一定每一步都要走直路,因为弯路上有我们必做之事。”

【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路在脚下,步履不停

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生活闷住了。一边努力,一边焦虑。一边熬夜,一边早起。顶着黑眼圈,骂自己不自律。更搞不懂自己是谁,哪怕约了职业规划师。

著名心理学家陈海贤曾在书中写道:

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他是在我们跟环境的互动中,在应对困难、作出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出来的。

在原地转圈,是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的。重新出发,去经历,去感受,学习与人相处,也摸索自我相处之道。

阅读、见人,见世界。路在脚下,步履不停。

相信自己,憧憬明天,努力奔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