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伟大的老师学生与事业

2023-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青原行思

今天看了珍藏多时的纪录片电影《大学》,讲述的是清华大学的同学和老师的故事,而影片名字的英文翻译也很好,叫the great learning 。的确,围绕学习与研究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国家乃至地球伟大的事业。

印象较深的几个人物,一是荣休院士钱易老师,她是著名的历史大师钱穆先生的女儿,在清华教环境保护,而她的三哥也在清华教历史。这真好,钱穆大师虽然当年去了海峡对岸,但他的优秀儿女还留在这里做贡献。以前常常会觉得有些很老的教授只是资格老,在讲台上慢吞吞讲述的都是没什么趣味的、老生常谈的那些理论,比如电影里那段再制造、可持续发展、乡村环保等。但实际上真正深刻影响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人,恰恰是把这些理论精神牢记于心的人们。像《流浪地球》里面全球合作对抗灾难寻求生存的关键时刻,还是需要这样的老教授站在台上讲话,来矫正和鼓舞我们。其中还看到了他们这些九十多乃至百岁的老教授,相互拜年时把自己观察总结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记录为人大的提案,真正的有效的合理的忧国忧民、利国利民。

第二位,那个水利工程系的博士坚持理想去河南基层工作,从村书记做起,工作做的肯定非常全面细致清廉负责,深受村民们的支持与喜爱。他的名字宋云天,似乎也早早印证了他的人生理想与轨迹。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奶奶干了一辈子村支书。她告诫孙子要认识到回来工作的困难有多艰巨,上面的问题是千千万根线,都要从你这一根针里穿。很欣慰能有这样从清华走出来的放弃了留校当老师的拥有不为自己发财而是为民做事的知识青年。这是未来地方行政的光明与希望。

第三位则是回国搞科研和教学的天文学家,博士后。首先惊讶于我们的清华大学这么晚近才开天文专业。再就是加州大学利用日本人建造的八米的光谱望远镜发现暗物质、研究引力波等,将来我们的孙子们如果要冲出银河系,或者由此去开发利用宇宙高级能量和资源,那时候会是谁引领呢?还好我们清华也开始立项引入6米左右的光谱望远镜,推进前沿基础天文研究。要不然就像蔡老师说的,我们不能永远只靠去买别人的数据来研究,我们要有自己的基础数据。的确,大学如果欠缺创新科研能力,那么总是在教学别人咀嚼过的东西。那短期看不出什么,长期就会拉开差距。希望有更多热衷科研的人才真正投身进去,让我们早一点解密宇宙、进入更高的文明阶段。

最后是那个上海的本科生,唯一的感触是清华招生办在高考出分钱就去搞测试面试抢人了,而且折合成百分制的分数,即便同学语文发挥不好,只考了601,低于610的分数线,但是仍然不会错过清华,而是早早吃上定心丸。可惜当年在我们那里没有这种待遇。我个人也是语文没有发挥好,就不敢报清华北大了,只能去人大。实际上如果那啥的话也是可以录取的。看来一考定终身的基础上还是可以逐步加一些补充手段,更全面地培养人才。

总之,看完之后对清华感觉好很多,虽然此前看他们的专利评分也都比较低,低价值专利占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但是没关系,正走在赶超和领先世界科学的正确的大路上。出国留学去学科学搞科研是不错,而如能去清华的话也很好了。那里的老师和设备也都非常棒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