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

岳麓山之亭台碑刻

2018-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wangchuang2017

亭台碑刻湖泊

1.飞来石
《岳麓旧志》上曰:“石飞崖外,如伸螭首”。传说中的螭是一种蛟龙,也有人说是山神作兽形。“飞来石”石顶宽阔,纵横大约一丈左右,石上平坦,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躺在上面小睡片刻。以前在石上有人用花岗岩琢石柱,砌了一座石亭,据说还供奉了真武祖师的神像,在当时是香火十分旺盛。亭上悬有“寄岳云”额,是衡山太守聂铣敏所题,后来亭子倒塌,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可以看到石上刻有“飞来石”三字,及今人刘世善所书的宋代御史赵忭的《飞来石》诗:“片石倚中天,云深鸟道闲。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因为这里视野开阔,可遥望南岳而拜,因此古人又称它为“拜岳石”。诗中的“登此拜南山”一句,南山是指南岳衡山,南岳山上黄帝岩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寿岳”二字,站在云麓峰“飞来石”上可以默默祈祷,遥望而拜,祈求多福多寿。

2.自来钟
自来钟位于云麓宫前侧,夹在一株高十多米的唐代银杏树的树杈中,树粗数围,树杈将钟抱在怀中。钟是道家用于作息的信物,激越清扬,传响四方,游方道士闻声归来,故叫“自来钟”。又因钟悬于数十米的高处,山风吹拂嗡嗡作响,所以又叫“自鸣钟”。原钟在清代中期被毁,同治六年(1867),重铸安放在宫的左侧。钟口直径为四尺五寸,上铸“大清同治六年造”。光绪年间又被毁坏,民国时期,再次重铸,悬挂在树上。“文革”期间再次被毁,现钟为1978年仿制,钟口直径尺余,上铸“明万历四年造”字样,“万历四年”即公元1576年。

1. 穿石坡湖
穿石坡,是岳麓山东南幽谷中的自然景观,此处林壑清幽,巨石横亘,山涧清溪自云麓峰经穿石坡直下山脚的枫林村,终年不竭,尤以溪流穿越巨石而过,叹为观止。

2.白鹤泉
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
明代《岳麓书院志》说:“泉出石中,甘洁不枯”,又说“常有白鹤飞止石巅”。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也说:“泉出石中,甘冽绝伦,尝有白鹤守之,刻石记其上”。故称为白鹤泉。在白鹤泉的南侧,山形险峻,绝壁悬崖,中有一断裂的巨石,古人称之为笑啼岩。在笑啼岩所处的位置,两峰夹峙,形成瓶颈,加之坡陡路急,林木茂盛,每当山风拂过,天地万物嗖嗖有声,似喜似悲,若啼若笑,好像是从断岩中传出来的一样。

3. 曲涧鸣泉
宋代书院山长张曾作诗“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此涧的好处,便可略见一斑。   清代乾隆年间,罗典深悟此中佳境,在涧边建亭,以供观景的人躲避风雨,并将欣赏曲涧的鸣泉声,并以此命名。清代岳麓书院学生吉启楠写过《曲涧鸣泉》诗:   岩溜穿云一径清,涓涓幽韵惬闲情;   应分山涧松涛响,似听蕉窗夜雨声。   枕石客归烟两岸,挂瓢人去月三更;   潺潺雅与弦歌答,天籁琅然耳暂明。   诗中描写溪水缓缓流过的那份幽韵闲情,与山中林涛、夜窗蕉雨遥相呼应,以及隐居山中之人夜晚听这水声的心情,反映了“听溪”人的一种心态。曲涧鸣泉,只有用心去“听”,才会体会那份幽韵闲情……

1.爱晚亭 清风峡 放鹤亭
二南诗刻 石濑清风
晚红深翠,山峡得来

吾国有四大名亭:爱晚亭、陶然亭、醉翁亭、西湖湖心亭。爱晚亭便在岳麓山清风峡下。
爱晚亭旁,枫叶遍野,若是深秋时节,想必是赤色世界。亭前深谷,杨柳依依。
这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

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
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清风峡内有两条碧涧从幽壑中潺潺而来,一条因涧旁多生兰花草而名“兰涧”,一条水流击石而有声而名“石濑”。
兰涧旁有放鹤亭,原先放置于爱晚亭内的“二南石刻”在1952年重修时移到此亭内。“二南”者,乃南宋岳麓书院主教张南轩(张栻)和清乾隆湖南学政钱南园。宣统三年(1911),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以乾隆年间罗典主讲岳麓书院,暇日在此栽花驯鹤,颐养性情的逸事书“放鹤”二字,又录张南轩《青枫峡诗》及钱南园《九日岳麓诗》两首,并刻于石,世称“二南石刻”。

2.仰云亭
亭为八角,重檐间悬额,刻“仰云亭”三字。横枋题刻“浩气长存”。
柱上对联为: 载酒憩孤亭,千秋青史怀金鉴;
        拨云寻片石,一点丹心朗玉山。

3.铭阁竹花标立新意
    松风寄予豪情

4. 清风泉,位于第九战区指挥部旁。古井里,涓涓细流,破石而出,清冽甘甜。
清代学者魏源赞曰:山间明月,岭上清风。

5.半山亭
明董策《半山亭》行百里路,半九十。
半山环翠盖
万壑响清泉

6.自卑亭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万丈高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要有扎实的学习基础

7.禹王碑 蟒蛇洞

  1. 忠烈祠
    忠烈祠原为纪念岳飞的岳王庙,1939年改建为“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以纪念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的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第四路军本系何健所属之部队,抗战后刘建绪率军开赴前线,参加淞沪抗战,英勇杀敌,屡挫敌军。抗战中,第四路军改编为第十集团军,仍以刘建绪为总司令。
    正面中间两石柱刻联日
    江水滔滔,共一片斜阳,长写出壮士当年血泪;
    赫石珞珞,添几椽庙貌,好留与后人终古馨香。

正门两侧石柱上刻联云:
百战裹尸还,宜藏兹猿鹤幽楼,麒麟高冢;
千秋灵爽在,此中有苌弘碧血,阁部衣冠。

正面两侧檐柱镌联:
凭栏望七十二峰峦,慷慨念同胞,浩气长存,岳湘增色;
此地瘗三千囗组练,登临来赫石,忠魂不朽,中甫重生。

祠后正中两石柱刻联日:
碧血染黄沙,取义成仁,应垂不朽;
精英辉赫石,贪生怕死,莫到此间。

祠内设有抗战专题展,但我到的时候没有开门,只能从门缝朝里望去,看到正中间有一反映抗战的浮雕,浮雕两侧石柱上刻有对联:

扬威国土,靖乱岩疆,铁血铸山河,万里留光荣战绩;
气壮洞庭,风高云麓,旌常兼俎豆,千秋拜忠烈祠堂。

上面悬挂匾额,题“允武且仁”四个大字,为第四路军总指挥刘建绪撰,谭延闿之弟谭泽闿。“允武”典出《逸周书·允文》:“于时允武,死思复生,生思复所。”即指征伐之事。“仁”指仁德,意思是说将士征伐与仁德并具。
忠烈祠的南侧外墙壁上嵌有两块石碑,分别是刘建绪撰书的《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记》,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吴容甫教授撰文、颜家龙教授所书《重修麓山忠烈祠记》
9.岳王亭
亭为六角攒尖重檐顶,顶盖黄色琉璃瓦,亭内有岳飞线刻像石碑,碑阴刻岳忠武王年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