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WhatYouNeed:怎么做出有创意的活动?|干货
这是浑水的第36次线上分享,所有的学习都会点滴积累汇成河流,从知识里选择自己需要的,是一门功力,从众多公众号中,找到能为你提供灵感的公众号,是一种缘分。
| 第36期 |
本期嘉宾
我要WhatYouNeed
创始人:Blake
▲创始人Blake
“我要WhatYouNeed介绍”
“我要WhatYouNeed”是一个年轻人聚集地,坚持每日分享一篇原创文章,并不断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创意活动。平台每日留言数1000+,去年12月份换号之后,平均点击率已经超过10万,在全国拥有数十名原创作者。
2014年3月,还在读大学二年级的Blake创办了“WhatYouNeed”,后来它从校园号慢慢成长起来,聚集了23万粉丝。
因为代认证问题,2015年11月29日晚,Blake推送了文章《这可能是第一个主动让23万读者取消关注的公众号》,号召粉丝取关,并关注新号“我要WhatYouNeed”,几天之内就恢复了二分之一的粉丝数。
“我要WhatYouNeed”做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比如随机请100个陌生人喝咖啡、手机去死、早起革命、荧光夜跑、哈利波特分享、人生告别会等。最近,“我要WhatYouNeed”还跟“新世相”合作,推出“30天图书馆”活动。
分享内容
· 1 ·
一、“我要WhatYouNeed”发展历程分享
第一、怎么从校园号做成大号
现在呢,我们就来讲发展方向的内容,这张PPT很特别,是我最近才找出来的,是我们之前大概两年半以前,在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做的然后当时就分析学校里面的学生会有一个什么样的需求,就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最初模型
其实是这样的,当时在学校的这个环境里面,我自己作为一个金融系的学生,我参加过很多社团和活动,但是呢我觉得学校的活动每年都是办一些很雷同的东西,然后学校的校媒又在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那在我看来,整个学校的氛围其实还挺无聊的,我觉得很多事可以被写或者被报道出来但是都没有人做,所以我们当时做了一个需求分析,就开始做了这个号。
但其实我们注册了这个号以后,就一直没有发东西,在这里要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当时我的舍友叫汤姆,就是现在的一个作者之一,他当时向学校申请了一个活动,是关于跑步的,他当时申请了之后,经费也批了下来。老师就让他去做,但是他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样做好这个活动,就跑到我的床边问我:“我现在有个活动要办,你能不能帮我一起办啊?”
这个活动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跟跑步有关,另一个是跟健康搭上关系,知道这个东西之后,我们就想着组织一些人摆拍然后给老师交差就好了,但是想了想当时刚刚好就建了WhatYouNeed的这个号嘛,就想着能不能真的去办一场活动,当时我就问我的高中同学,结果他就说了一句:“要不然你们用荧光棒吧。”
所以我就跟汤姆商量,想了一个IDEA就是我们要不要去操场上派发一两千支荧光棒,然后叫他们过来慢跑,那么所有人都拿着荧光棒的话,场面一定十分漂亮。所以我们就熬夜写了一篇推送,就去发布了这个活动消息,这是WhatYouNeed的第一篇文章。
我们当时还没有粉丝,发布之后有了四千的点击量,发现学校里面的人真的非常非常无聊,有一个有趣的东西出现了之后,他们就会愿意参与,我们也有一些志愿者参与进来,最后我们做了这个活动,效果非常好,甚至有电视台来采访,整个活动做完之后,我们有了300个粉丝。
然后呢,我们也做了一系列小的活动,关于,例如说我们觉得大家需要早起,我们做了一个叫早起革命的活动,然后我们也开始报道新闻,就开始写我们校区的事情。其实2014年上半年我们就做了这样的几件事,然后在下半年的时候,2014年10月份,我们就招了第一批我们编辑部的人,我们编辑部就成立了,然后我们开始写文章。
在开始了编辑部之后,我们就开始更新一些关于我们平时情绪还有生活的文章,粉丝数也在增长,大概到十月底的时候,我们的粉丝数到了1600个人
粉丝数到了1600之后,其实这就是我们基准的粉丝数了,其实当时我们的目标非常简单,就作一个暨南大学里面做大的或者最有趣的校园媒体就够了,然后我就可以毕业去念研究生,结果现在我已记过去不了了,那当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改变了我们,让我们变成了一个广州地区的校媒呢?是因为星巴克的一个策划。
星巴克的策划是这样的,当时我们想请一百名陌生人喝一百杯星巴克,然后呢,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让他们请下一位陌生人喝星巴克,从而达到了一个向社会传递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个策划发出来了以后呢,我当时做了一个很有趣的设置,就是说,如果有666个人支持我们个活动,我们就去执行,如果大家觉得没有意义,我们就不去做,然后有几千个人转发支持我们的活动,在当时我们只有1600粉丝的情况下,有八万人看了我们的活动,支持我们的行动,最后我们做的效果非常好,让我们到了6000个粉丝。
我们当时做了星巴克这个活动之后,我们给每个人定了一件红色的衣服,然后这就是我们做暨南大学操场上做活动的时候拍的一张照片,拍了很久,里面我们最初的编辑部还有活动部的人都在照片里面。
▲初始团队部分成员活动照片
我们意识到了新媒体的潜力到底有多大,所以之后呢,我们写了一系列和年轻人有关的事情,包括陈安妮的梦想婊的事情,少年不可欺的事情,陈赫离婚的事情,这一件一件的事情,慢慢的这个粉丝就到了23万,你可以看这个粉丝增长的曲线,中间这块增长的非常厉害的,让我们从五万粉突破十万粉的是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拜托不要约我去旅行》,其实这一系列的文章,都代表了一些年轻人的想法,然后我们就很神奇的能够集中他们最后有一个好的效果,在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二十三万的粉丝了。
▲粉丝数据波动图
第二、代认证问题以及取关行动
但是呢,我们在用这个旧号的时候,就是WhatYouNeed的时候做了一件蠢事,就是我们在14年10月份,我们有1600粉丝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代认证,让一个淘宝店给我们做认证,结果就把我们认证到他们身上了,结果一直到去年都没有更改,那为什么去念产生了更改的想法呢?是后来陆陆续续有一些媒体行业的前辈告诉我们,我想入股你们,你们有没有公司啊?然后我就发现我什么都没有。
然后他就告诉我如果你解决不了这个认证的问题的话,你这个号就什么也不是,这个号也不是你的,那个时候我就慌了,十一月初的时候我就和团队说,策划一个换号的事件,因为如果不换号的话,以后的风险会更大。
刚好那个时候就有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汉堡王facebook上面的一个案例,然后我就用这个案例让他们做了一个取关的行动,结果就让他们真正的关注到了这件事,当时很多媒体都报道了,然后我们很快的就回到了十万的粉丝,点击量也没有下降,这就让我们活了下去。
我们从校园走到校外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自然的过程,很多人把它,就是很多人交流的时候以为我都是策划过的,但其实我真的没有,因为我们写的一篇一篇文章当时都是凭兴趣而写的,到去年七月份,我们开始有广告商主动在联系我们,我们才开始注册公司。而在那个时候你并不觉得这件事一定会成怎么样的事情,只是一个爱好而已。所以呢我到现在还是蛮觉得神奇,这个事情现在已经成为我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非常幸运。
第三、涨粉经验分享
关于我们发展的最后一个部分,其实是关于那个涨粉的经验,其实我做自己对涨粉的经验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不自觉的,就是我们做一个又一个的活动,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然后就比较幸运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然后就涨到了20多万的读者,然后在这之后,我就开始学习行业里面的一些经验,包括新世相里面策划的一些东西,还有行业上很多大号他们去经营的方式,还有深夜发媸他们搞笑的方式,我去学习了很多之后呢,我发现每一个号都有自己的调性,然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学了之后会被别人说我们不伦不类,或者说我们丢掉了当时的感觉。
这个时候呢,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遇到过很多点击量下降,或者后台的粉丝表示说不喜欢了,或者说是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最近去了北京,见到了咪蒙,咪蒙给我说,她现在的文章都是自己写的,因为她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是擅长选题,所以她会一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咪蒙自己讲了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说她现在已经有几百万的粉丝了,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变现,包括衣服、电商之类的,但是她不会去做,因为她知道,写文章才是她最擅长的事情。跟她交流完之后呢,在我回去的路上我也想了想,我们最近也办了很多活动,也尝试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擅长的东西,我拼命去学别人的东西,但是却忘了我之前的东西,所以我现在就不会主动去学很多外面的东西,我开始坚持自己的风格让大家喜欢。
所以最后这个阶段,我觉得还是回到我们团队自己的风格上面,不要去太关注外界对所谓模式的总结,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东西。
· 2 ·
怎么做出有创意的活动
第一、做过的活动介绍
第二部分我想分享的是关于我们做活动的,然后我们做活动的定位,就是新奇有趣,再就是有意义。当时我们做荧光之夜的时候我提到过我们有很多志愿者过来帮忙,其实是因为这个东西的理念吸引了很多人过来。
其实在学校做活动的时候呢,我们也做了很多措施。当时我们曾经尝试着引入了国外的一个扔水球的活动,结果整个活动只有10个人报名参加,看能使我们的规则太晦涩了,并不能吸引到人,我们在做了很多尝试之后,总结了一套我们做内容的方式。也是我们做活动和文章都要遵从的方式,就有几个点,第一个是,做策划的时候一定要和大家进行反馈,策划的时候观察大家的反应;第二个就是一定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第三个就是看他们在活动的时候热不热情,看大家认不认同这个活动。
我觉得如果做活动在第一个点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们的那种兴奋,然后第二个的时候就是在活动的时候可以吸收到他们的意见,然后第三个点的时候感觉他们都想去做好。这三个点都满足的时候,我觉得最后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活动非常直观清晰的表现出来,我觉得就能做好这个活动。
▲手机去死
▲人生告别会
▲无情怀评判小组
我们第一张图片的活动是“手机去死”,第二个图片的活动是“人生告别会”,第三个活动就是我们最近有在办的“无情怀评判小组”,就是让大家在看完一场电影之后,当场进行评价给我们一个报告。
这三个活动差的还蛮远的,不是同一个东西,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由我们团队的某一个人提出来的,这是他想实现的一件事情。
第二、做活动的经验分享
在这里我想说的关于活动的第二个点是,我们生产创意的方式,是来源于我们所认识的每一个年轻人,他们心中想要实现的想法。
在我们面试的时候,就是每个人想要加入我们的时候,我们都会问“你有什么想实现的没有?”然后人生告别会使我们当时还在社团的时候一个女生提出来的,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的时候,那能不能办个活动,模拟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有什么想分享给陌生人的,我们可以作一个这样的仪式。于是我们办了“人生告别会”来实现他的想法。
另外两个想法,一个是“手机去死”的活动,野史当时我们有一个成员,他当时非常喜欢玩手机,但是非常想摆脱手机,于是他就说要办这个“手机去死”的活动。另外那个“无情怀评判小组”也是当时我们的一个编辑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说,大鱼海棠这个电影听起来非常有情怀,我们要不要让大家没有情怀的去评判它,最后我们就在广州实现了这个想法。
所以呢,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我们在做这个团队或者公司的时候,我们会明白,任何人的想法和创意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去不断的不断的吸收别人精彩的想法,我们才能持续的进行创意的生产。所以我们在招人或者平时在策划的时候,我们会尽量去和不同的人接触,去了解他们想做的事情,然后我们去实现它。这个东西是和别的公司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也在别的公司工作过,
所以我们其实一直是有一种很开放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内容以及活动,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参与进来,很多创意甚至是从我们的受众中来,他们会在后台给我们提醒“哎,我有一个这样的想法你们可不可以实现?”然后我们就联系到他,把这个想法给实现了。所以我觉得在经营这些公众号也好,媒体也好,策划团队也好,都要非常开放的去面对所有人的idea,这也是我们所想要坚持的一个方向。
包括最近我们已经毕业了,我们也没有课可以上了,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办一个很特别的课堂,让已经毕业的人来听一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的课,我希望把它变成一个很独特很独特,有固定时间段的课程,然后我们会在全国来搞。另外我们这个月会有一个“备胎音乐会”在广州举办,这也是我们第一个现场的音乐的表演。我们也请了一些明星和乐队过来,希望他们能给他们带来一个精彩的表演。
这个live的想法也是一个两个月前加入我们的一个人想做的一件事情,然后我们一起去把他实现。
第三、介绍与“新世相”合作创办的30天图书馆
在八月份月初的时候,刚刚也提到我见了新世相他们,然后就有聊到说,我们对图书馆这个活动非常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在做图书馆这个活动第一期的时候,我也买了他们的产品。我觉得这个东西对大家都挺好的,所以当时在新世相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就和他们运营的负责人聊了,说我们有没有机会合作,去实现这个东西,去实现在高校也有这样一个类同的图书馆,然后我们在回去的路上就开始和他们谈这些活动的细节,就准备把这个活动实现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开始和团队里面的人商量看有没有可能去实现这个东西。我们要不要一起去合作,然后大家都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应该推广到高校的群体里面。我们大部分的受众也是高校里面的群体,我们当时和那边的技术、运营还有物料方面都准备好了,然后我们就发布了这个东西,虽然十分紧张但是发布出去以后反映要比我们预想的好,因为大家非常热情,整个3000份都已经销售完毕了,这是一件让我觉得非常有信心的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我们还是非常顺利的完成了后面的对接,我们负责整个线上的部分,新世相来帮我们实现线下的部分,我们去一起呈现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和各方面各行各业的人去尝试接触,看看有没有机会去完成一些更好更有创意的合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我们的长处和短处结合起来,去避开一些不擅长的东西,来实现一些东西。
· 3 ·
内容生产
第一、每天的选题来源,选题标准
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我们文字内容生产的,和我们的活动生产之间也有一些关系。其实我们选题来源非常简单,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选题会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式,我们在开始的时候会分享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我们在听的时候就会觉得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我们当场就会把这个事情找出来,并且把它总结成一个点,然后把它形成出一个选题。
▲选题确认流程
▲内容修改或管理流程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评判一个选题是否是一个好选题的时候,有这么几个维度。包括大家的兴趣点、独特点以及它的意义,然后整个在选题上确认这个点的可读性之后,我们才会说在其他方向去把这个选题完善。那你可以看见我们在流程上面是对选题上面的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或者说去管理,从而达到我们控制选题,打到最后出来的目的,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每一篇选题做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所以有些人就问,你们有那么多作者,还有十几个正职人员,为什么你们做一篇文章这么久都做不出来呢?那是因为我们在做这个流程的时候,很多达标的文章我们都筛掉了。就比如这周一的时候,我们发了一条语音,因为我们毙了三个稿都不好,然后我们就没有发,最后还是我还是选择发语音。我觉得有的时候宁愿不发,也不要发自己觉得不好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对大家来说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二、内容风格的形式介绍
除了选题和流程上边的问题意外,还有一个很重点的东西是关于文字的,我们认为在新媒体里面,文字应该符合三个很基础的东西就是他讲的东西要简洁;真实;语言本身要非常自然,不要有太夸张或者太过于深奥的用词,这样受众才能看得懂,并且乐意去传播这个东西。
那为什么我对文字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呢?我记得我之前有看过一个书,里面讲到那个苹果在做公关的时候,会把标准订成所有人都看得懂,他们认为在做公关的时候,越多人看得懂,这个东西才是越有价值的。如果是把一些东西写的高高在上或者过于晦涩的话,他们看不懂他们就不会进行一个分享,到了最后就算内容再好大家看不到的话也没有太多意义,所以我是秉持着这样的一个原则去做我的风格的
所以你会看到我们的文章都是有一个固定的风格或者一个固定的取向的。
第三、团队创作
关于我们的作者,有一个挺特别的点,就是他们大部分并不是专门读中文系的,就像我是读金融的,KC是念播音主持的,TOM也是读金融的,丸尾是读历史的,只有紫菜是读汉语言文学的,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作者是读新闻啊,医学啊各种各样都有。
▲部分我要WhatYouNeed作者
我们未来希望聚集更多像我们现有作者一样,喜欢表达自我的年轻人。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品牌去写出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其实这个目标和我当时创这个号的想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当时是我自己很想表达对这个社会一些事情的看法,现在呢,我希望整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普通或者特别的年轻人去表达他们的看法,然后我希望他们能够非常的开放,让他们能够在上面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它是什么专业,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特别的一个地方。
所以你可以从整体上看到,我们从内容的生产以及活动的策划方面都是很开放的一个态度。为了引进不同的新观点,我们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新一轮的招新,大概是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然后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包括最近我们也在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招新,会招到一些自由撰稿人,活动策划人,一些实习生,还有一些希望在我们这里长期工作的正职,我会通过他们加入我们,让我们进行更多交流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会接触到更多新鲜的idea,所以现在呢,我也不知道我们未来会做什么事情,但是我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有更多好玩的想法我们一起去实现。
所以接下来呢,可以和更多的进行接触,然后大家一起去实现更好玩或者更有意义的东西或者目标。
· 4·
互动问答
1、在你们做活动或主题的时候,是提出来就去执行的还是经过很多的调研?确定粉丝喜欢才做的
我们内部会经历非常激烈的讨论,最终才决定做不做的,也会征求一部分读者的意见。
2.未来我要WhatYouNeed将会发展什么样?
未来,我们希望聚集到更多人在一起,让我要WhatYouNeed成为一个青年媒体平台。
3.在缺乏责编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推文的质量?或者有没有一些可行的方法论?
责编非常重要,基本上决定了文章的传播度,标题和文风,甚至包括文章故事责编应该多参与,让它更好。
4.还有,团队的作者你有意向让他们往更多类型发展吗?比如Frank的文风似乎就可以往其它的类型。
我知道微信适合什么样的文风,每个平台有其相应适合的内容。Frank在创作的时候,也会让文字更适合微信阅读。但是我们在书本上的内容会让它更加还原原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