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灵与方法科学科普与文化用力学习

钱学森之问,是个伪命题

2017-09-11  本文已影响65人  正洪观点

一、钱学森之问的内容

关于什么是钱学森之问,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第二,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第三、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第四、“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二、钱学森之问的真相

钱学森之问,其权威性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此前有个李约瑟难题,而李约瑟难题是几乎得到公认的一个事实判断。二是它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又有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场佐证,似乎其出身也很是正点。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李约瑟难题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其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他在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尽管,对李约瑟难题是否成立,现在仍存争议,但是它毕竟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提出,并在其将超过4500万字的宏篇巨著中,进行了较为专门的论证。然而,所谓钱学森之问,其提出人钱学森既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又无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他与温家宝的谈话,实为老小两位老人,抚今追昔的一次聊天对话。这跟你我等人在茶余饭后,聊天吹牛并无两样。怎样就变成言之凿凿的钱学森之问了?这种情形,有点像现代版的黄帝新装,居然没有人站出来怀疑其真实性。李约瑟难题可以争论,因为人家毕竟拿出了证据;而对钱学森之问,根本无需争论,因为它毫无证据,顶多就是一个聊天话题而己。这个问题,暴露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思维认知上的弱点与缺陷,我们习惯于人云亦云、迷信权威,分析与判断事实缺乏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钱学森为何如此讲

因而,小编本文不讲钱学森问题为什么不成立,而讲钱学森为什么会如此认为。对这个问题,只需分析我们身边老干部,分析我们自己的衰老历程,就可得出大致靠谱的认识判断。一是受崇古思想的影响。中国最著名的两个大思想家孔子与老子,他们均具有强烈的尚古复古思想,老了崇尚返朴归真,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因而,今不如昔,是我们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二是由其个人衰老经历决定。2005年,钱学森与温家宝交流该话题时,已是94岁高龄,他作为曾经的首席科学家,必然会产生他们的年代是最好年代的思想认识,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以此为据认定相关事实,则是十分荒谬的。

我们应当知道,任何科学家或者专家学者,其只是所在领域的专家与权威,离开了其擅长的领域,其智识水平则与常人无异。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隔行如隔山。对钱学森言说该问题,同样适用这一原则。其名人科学家的地位,不会降低其谬误性,也不会增加其正确性。今天,一些年纪稍长的人,也许还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掀起的那场特异功能热。其实,那就与钱学森主倡的生命科学研究有关。因而,如今不怕专家没水平,就怕专家跨界。

四、我们为什么会相信

钱学森当时讲出那番话,并没有什么对与不对的问题,它只是一位老人的抱怨与表达。然而,将钱学森这番话的内容,当作一个正确的事实判断来宣传与报道,则是毫无根据的。虽然如此,但是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番话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又是为什么?除了前述受崇古思想的影响外,还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是受民国时期虚假光华的迷诱。民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特殊年代,其特殊性体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渡时期,人们对未来社会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为那个时代打下了特殊的烙印,这些反而让现在的人们对那个时代,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二是科学文化的普及终结了大师的时代。所谓大师,通俗地讲,就是鹤立鸡群。但是,中国现代社会,平民教育的普及,已经不再具有让大师鹤立鸡群的条件。如今社会,不是没有大师,而是大师已不再稀缺。三是因为部分聪明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钱学森之问的核心,是对中国科学与教育体制弊端的批判,其批判无疑是正确的,但其寻找的证据及事实,则是错误的。但是为达到与加强批判的效果,人们乐见这种错误的存在,甚至有意利用这个错误以达到纠正弊端的目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