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JH蒋老师分享课有感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虽然离我的软考还剩不到十天的时间,但在一柳群里我还是关注到了可喜的群活动消息,即五月期的大咖分享活动。下班回家,先将狗子可乐带去江边放了半小时的风,赶着天要下雨之前,上楼与母亲共用晚餐,一拔操作下来,陪母亲看新闻联播,而我则在沙发上拿出手机来,一旁准备好耳机,静候本期优秀作品老师的有声开讲。
本期主讲嘉宾是JH蒋老师,写文无数,在我有限的群里,蒋老师也是一位高产出的老师,且时常有见他被简书伯乐推上榜的文章。可见蒋老师真是又一位在平日非常注重学习且勤于练笔的文学真诚的爱好者。再看了一柳老师提供的蒋老师简介,果真蒋老师也是成绩斐然,是微信作家协会会员,又是九州经典文坛网征文大赛获得者等。在一柳的群里,我也是时有看到蒋老师的活跃回复,比如欢迎新文友、给群友们的新更文点赞、参与一柳老师举办的速写活动或参加群里其他有意思的活动之类的回复。记得有一次速写挑战,我看到蒋老师回复留言说他在当班,不方便参与速写,但他说下班后他还是会及时补写一篇挑战文的,可见蒋老师对于写作是认真并热爱的。
时间到了晚上八时,蒋老师在一柳的简短引言下,闪亮登场,开讲了。老师从读书开始讲,他从小便喜欢读书,跟我们分享了读书有关的他的习惯做法,比如没时间的时候会先浅读,若是喜爱会再次精读,再是喜欢会多次复读。这其中,老师还回忆了少时他的小学语文老师的对读书的要求——背书,这个要求,至今影响着他。关于这一点,我是有被惊讶到的,蒋老师说,他至今都还有保留着背书的习惯,对喜欢或优秀的作品选段进行背读,于我真是没有想过的。而再听老师分享,更有惊人的做法——抄书。
关于读书,老师总结道:
听书不如看书,看书不如背书,背书不如抄书。
蒋老师便跟我们分享曾几何时,他有过的抄书的经历。可见老师当年对那喜欢的书是何等的爱之热烈。说及抄书,我感觉现在除了在电视剧中看到过那种在古代印刷术不普及的时候,有好文者用抄书之法,现代人有几个去想到没事抄一本书的?那除非是在校小学生,留的作业被老师逼的了。
反观我自己,想想屋里三年前便在的二三百册的书,估计目前至少有一半还没有开读过呢,真是惭愧了,目前的我,即便是听或读都没有到一定的量,难怪至今都没有找到写文的方法来。终其一条,便是,书读的太少了。
蒋老师跟大伙分享完读书的事,紧接着说了写文章有关的构思、行文与定框架的方面。这些我理解是带有技术与技巧性的部分,需要有理论的支撑。听到这方面,我自然想到前两期的嘉宾木上老师与清新老师也有分享到类似的内容,只是各家老师都有各自的春秋见解。
蒋老师此时又给出一个很形象且生动的总结,老师道,这写一篇好文章呀就要是:
凤头,猪肚,豹尾。
听这字面,也不难理解。“凤头”,即文章开局要写得“美丽”,好看,才能吸晴,吸引人。用当下的网络通俗话说,要引流。这一点,在每天产生无数信息的网络大海中,你的文章可以让人一开始便被你的“美丽”打动、吸引住,且不由为你驻足止步的,真是很重要。“猪肚”,便是文章有一定的容量与内涵,展开说是有内容含量,值得让人仔细品读,在前面“凤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人入胜。而“豹尾”,无疑是有力的收尾,点题或给读者在看文后有一个正向、能量的思考与增长。这一点,我想,也是大多数文学爱好或写作者的写文追求吧,即让自己的文章故事去为社会、国家或人类的生命追求带去更具有意义的价值。当然如上所述并非老师的原话,是我结合老师的讲解,自我的拙见与展开,希望没有扭曲了老师的本意。
蒋老师在最后的第三部分,给大伙分享了他对小说与故事的见解。说实在的,在老师讲解这个话题之前,我从末有思考过小说与故事的差别。只是知道不同形式的文章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就比如诗词与散文是有明显区别的,至少在格式上就有大不同。当然上期清新老师在这方面有比较专业性的分享,让我在听后也多少有些认知了。不过蒋老师这次虽然用了很少的口舌,但也有为我打开了后续往这方面深入与学习的引导。比如说,小说主要重在刻画人物,利用环境、故事来塑造形象,而故事,重在讲述的完整性,当然这其中需要有一定的流程格式,比如开头,发展,高潮(矛盾或冲突),结尾。
在此处,蒋老师又讲了一句发自肺腑的善意提示,应该也是他的写作心得或原则吧,让我闭目不能忘却掉。老师说:
故事可以随便编,但细节一定要真实(写)。
我想这也便是我每次看蒋老师的作品,总感觉他文中的故事与人物特别给我以真实感的根本所在吧。因为每每看到围绕人物的微小细节真的特别的有真切之感,以至于我总认为那些优秀作品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存在,包括小说里的那些人与事。
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老师讲到此处后就突然收了尾,说这次的分享就此别过了,但我总感觉蒋老师下期仍会再有分解的。非常感谢JH蒋老师的精彩讲授,期待老师那浓郁的口音能在群里很快又可以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