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小男孩的秘密(4)
文/吕一品
1.
时光过得真快,邹霞到吕家村学校已经一个月了。菇凉伶俐可爱,村民们照顾也多,慢慢的熟悉了,也就不在拘束。那家杀个鸡、宰个猪、炖个鱼什么的,都不会忘记邹家姑娘。村民出去干活,忙的时候也会把小孩交代给她。
吕家村有三个小组,学校的所在地是一组,二组、三组在两公里外。班上的学生除了五六是其它小组的,其余也就是一组的。邹霞虽说已经十八岁,其实也就是法理意义上的一个年龄划分,更准确的说,她是一个应届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课间休息或者放学后也就开始不把邹霞当外人,很快也就和孩子们闹开了。他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孩子做作业、给孩子们唱歌,孩子们带她去爬上、捡菌子、打雀、钓兔,她开始习惯这里的生活,没有了刚到时的孤独和寂寞。
吕家村也就三十多户人家的村子,这么一个小村,又都是姓吕,什么事都不是秘密。可是她从来没去过阿兴家,阿兴也没邀请她去过。这几天阿兴好像心事重重,这对于她来说有点好奇,这天放学她简单的吃了晚饭,又啃了一个黄瓜。准备去阿兴家揭开这个秘密。
山区的农民是朴实的,只要他们认为你是善意的,他们就会对你很好,那种掏心掏肝的好,完全把你当他们的自己人。
2.
崖边的大梨树下,两间低矮的土坯房快要倒塌,墙体已经倾斜,主人拖了几根木头靠在墙上撑着墙。墙边野蒿一人多高,只有门口的几声狗叫,昭示着这里还是一户人家,里面住着人。
邹霞从地上捡了一根防狗的树枝,小心的走过去,一个满上泥浆的孩子跑了过来。他用袖子揩去脸上的泥点,露出英俊的面庞,是阿兴。
邹霞沿着阿兴跑来的方向望去,那边是一个小水塘,水塘边是刚挖开的泥土,旁边对着高高矮矮的土坯,有的用塑料薄纸盖着。
“阿兴,你这是要做什么?”
“老房子快倒了,我打土坯准备重新建两间。盖好请你来我家玩。”阿兴指了指快要倒的房子。
邹霞此刻心情复杂,但是她努力克制住,不让阿兴看出来。阿兴带着他来到水塘边,指指点点,给她介绍他的想法。他准备盖十六米长,八米宽的两间房子,需要三千二百个土坯,他已经做了七百五十个。去年他从自己的自留山山砍了些树晒干着,树晒干了就可以用牛把它拖下来盖房子。
邹霞看着这个十四岁的男孩,很难想象他要建房子,而且已经开始做了细致的计划,他做得是一个四十岁男人的事。邹霞心里对阿兴的佩服呀,简直到了极点。
3.
阿兴一边和邹霞说话,一边又跳进冰凉的泥水中提水,和泥打土坯,很快就做了长长的两排,再也没平坦的地方可以放了。天暗了下来,他们一起回到低矮的小屋。屋内点着油灯,豆大的一点火苗,时隐时现,灶里照出的火光,使它显得微不足道。一个老人揭开灶上的锅盖,端出一碗南瓜,一碗地豆,一籈包谷饭招呼两个娃赶快过来吃。
“你们赶快吃。”我去泡碗酸汤。
“我已经吃过了,喝点汤吧!”邹霞怕伤了老人的心,也坐下来喝酸汤。
老人的话慢慢打开了。
“你们城里好,读书读出来了。我们山里不容易,地势高,雾大,土地产量低。阿兴爸死得早,阿兴妈走了。我一个人把阿兴带大,如今阿兴大了些,也帮我做事。”
“要是阿兴能像你一样把书读出去,我还要再养三个猪,把他供出来。”老人提到阿兴显得特别的自豪。
他们吃完饭,围着火盆剥了一会儿豆,邹霞就告别了。阿兴把邹霞送到打谷场,看着邹霞走进他的小窝才回去。
邹霞的好奇已经解开,他对阿兴的了解更彻底了,从这个男孩的行为和环境来看,长大的阿兴一定是一个出色的人,将是吕家村的骄傲。她决定在阿兴成长的道路上使一把劲,助他一臂之力。
4.
一直以来邹霞都是先上一年级、三年级的课,因为低年级孩子小,上完课,做一下作业,也就给他们回家了。今天邹霞走了一个决定。
“同学们,由于六年级同学快毕业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先上六年级。”
这天开始邹霞先上六年级的课,上完六年级的,布置好作业,再上一年级、三年级课。上完课后邹霞把六年级的学生留下来一个一个的批改。如果有错,邹霞就给他们讲,然后改错,在批改,直到完全作对。阿兴上课最近认真多了,每次都是第一个做完作业,早早的回家做土坯。
放学后邹霞也给六年级的学生抄一些题在黑板,让他们做,还是做完改,全对才回家。邹霞想让六个六年级的学生都能考进城里。
这些天的一些事,触动着她的心灵,是她过去十八年都没有的,作为一个菇凉和老师,能为他们做的也就是更加努力的给予他们知识,让他们从大山里走出去,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5.
刚放学,一个老人站在教室门前,手里抱着青菜,笑盈盈的来看邹霞。
“自从菇凉来这里教书,娃娃听话多了,谢谢你邹老师,家里的菜多,我让阿兴经常给你送。”
“这是前段时间他姑妈给我的鸡蛋,你早上自己煮了吃。”邹霞有点小感动。
邹霞的付出没有白费,这段时间送菜给她的人更多了,而且都是她爱吃的。村民从山里回家,路过学校的时候,也总是给她一些蘑菇,有时还有野味。
邹霞炒不来肉,放太久了又担心坏了,干脆中午就让同学和她一起吃饭,阿兴的厨艺很好,尤其是兔子肉做得很出色,邹霞宠极了阿兴。
农民的意愿是朴素的,你只要付出一点努力,整个村都在念叨你的好,邹霞这几天的体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