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冲突总结篇

2017-11-23  本文已影响86人  陈小汐2017

一位员工发现工作中的一个问题,想向上司提出一项建议,但最后还是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怕上司会不高兴,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一位丈夫觉得妻子最近的举动很可疑,但他不敢说破,让自己沉浸在妻子可能出轨的烦恼猜测中。

许多人在面对冲突时都会沉默,面对苦恼的生活,无论情况多么严重,给我们带来多大痛苦,还是习惯于逃避。

我们担心如果面对问题,有可能会失败,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这样既麻烦还丢人。而如果不管这些问题,那问题还有可能会自动消失呢。

于是我们选择了明哲保身,装作若无其事,三缄其口。

但是,过分压抑自我,总有一天会让我们爆发出强烈的负面情绪。虽然我们不去面对问题,但是会忍不住在大脑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了解”其实是自己加工的事实,是主观臆断。这样下去就像是休眠火山上堆积炸药,最终火山爆发。

“都怪你,要不是你这样,我至于......”这时,我们会认为自己的暴怒是正确的,是对方应得的。

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从沉默不语到暴力相向的两极化怪圈:问题出现时,我们会想“这怎么好意思说出口呢,这样不好吧”,然后保持沉默;问题持续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会想“我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我们便暴力相向。

这样非但问题无法解决,我们自己也很痛苦。沉默或暴力,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任何的问题。

《关键冲突》一书,教给了我们新的方法——通过关键冲突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改善人际关系。

对于违反承诺的问题要得到积极的解决,根本方法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进行关键冲突的对话,当我们发现问题时,是否具备坦诚跟对方进行交流的能力?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的是,我们选择沉默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担心自己解决不了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回忆一下这本书教我们的方法:

第一步,开口前作好准备

首先是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选出正确的问题。

然后,经过努力控制情绪,理性地分析事实。

第二步,冷静客观的描述问题。

要注意的是,只描述对方的行为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

把自己当成一个照相机,把你看到的事实说出来就行,而不是肆意攻击对方或评价对方。这是能够和对方展开交流的必要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沟通无法开始。

用一两句话介绍完事实经过之后,应当提出一个问题作为结尾,而不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指责对方。

接下来,要聆听对方的看法,这样能够更客观地了解事实,把风险降到最低。

总的来说,你要表现的是你观察到了一些情况,向对方道出了事实,现在你想知道整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对方会有什么看法?

当你说完后,对方有两种可能,一是有情绪,拒绝交流;二是配合交流。

先说第一种情况。

如果对方变得咄咄逼人,甚至非常气愤的话,该怎么办呢?可以暂停讨论解决眼下遇到的情绪问题。如果对方情绪异常激烈的话,就要采用战术拖延,先冷处理。

而如果对方没有过激的行为,一五一十的说出了事实的经过的话呢?

那我们可以,从“动机”和“行为能力”两方面进行判断。

关于动机问题

要注意的是,你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对方的性格和特质,只需要诱导他们产生行为动机就可以了。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和对方一起分析,可能对行为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的影响力,向对方说明错误行为的结果,倾听对方的描述。

一定要控制情绪,在解决行为动机方面依靠的是展开对话,而不是抨击谩骂对方。

关于行为能力

如果对方是缺乏行为能力的话,你要和对方一起分析可能成为能力障碍的影响力因素,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