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向内求走得更远理事会·精选

随笔 || 读名著感悟苦痛人生

2022-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飞语

推荐编辑:清新语

推荐语:

看经典之作,作家把自己的悲欢离合倾注笔尖,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就好像普通人的人生,经历过生活的苦,才能深刻体会甘甜的滋味,让善良的种子生根发芽。编辑精读并推荐。


很多朋友总会说,自己读的书都不知道读哪儿了,根本记不住。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所以记住可以记住的就好,我似乎从来不为记住而读书,我喜欢沉在别人的故事里,然后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因此我习得了开篇就必须读完的坏习惯,如果碰到不好的书,我就会被折磨得半死;而碰到好的书,我就舍不得结束,在不得不结束时,就会进入一种无所适从的“书荒”阶段,就如失恋一样,觉得人已生无可恋。

昨天读秋沼芰荷的《不幸的童年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文中以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一生作为行笔依着处,读的过程中,我以前读毛姆作品的情绪情感就泛滥了开来。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坐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说的这句话我深以为然,阅读也一样陪伴我度过了我人生的各种坎坷。我以为恰是他的这个习惯,浸润了毛姆的心灵,让他得以在现实的风霜雪剑中顽强而坚韧地活到了91岁,但同时又让他更加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苦难,从而笔触更加悲悯。

灵魂与肉体的磨合总是离不开苦难及血泪的灼烧,毛姆的一生是声色犬马的,然而也是孤寂痛楚的,因为他一直向外寻找着他以为缺失的爱,然而山会倒水会干人会离,我们在外可凭借的究竟有什么呢?

其实现实世界中,我自己,我的亲人,友人……都一样,希望在自己以外找到自己“幸福”“成功”的依凭。用尽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是一生昭华苦苦追寻,可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心外无物”,当我们遗失了“心”以后,如何寻得那一“物”的支撑?

但也许我们所理解的毛姆的痛苦都是我们自以为的,就如他在《六便士和月亮》中所表述的,他是看到了“月亮”。会否恰是这份看见,所以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艺术瑰宝,在现实和精神的维系中他有着自己才能体会的平衡点?其实,我是更愿意相信是的,毛姆他除了表面的酒肉人生,还有我们只有在他的著作中才能略窥一二的诗和远方。因为沉沦于苦楚的人,如何能为世界带来温暖?


前段时间,因为我家小贝要读《苏轼传》,我也把《王尔德童话》买了回来。一直未开封,因为读文友的《夜莺与玫瑰》的读后感,而打开了这本充满了在优美中被撕碎,在精致中幻灭的情景的书。那种忧伤到致美的感觉让我似乎连呼吸都要放轻一些,以免破坏了那一刻的感受。

人总是看见他想看见的,而我总是觉得,我们何尝不是在写我们所能看见的。我们的生命既是肉体的存在,也是灵体的安放,笔之所致为肉眼所视,亦或灵体所觉,估计非大德者难以区别。而我更愿意通过文章去认识王尔德,因为笔触下的人更加纯粹。

如果身体的痛可以唤醒沉睡的灵魂,那就承受吧,因为不是此刻就是未来,苦痛都不会无缘无故消失,但经济学上的复利在苦痛上也同样适用,所以当审判无法避免,那就接受吧。

是不是因为有了这些觉思,所以在抽血或扎针时,我会直视护士的针扎进我皮肉的整个过程。我看到很多人在扎针或者抽血时,都扭开头假装注视着任一虚无的地方,其实我也曾想过:我要不要试试,扭开头去做个小可爱的笑脸,这样是不是可以不那么痛?

但每一次都扭不开头,我依然会直视针头入肉的整个过程。我甚至怀疑,在生两个孩子的时候,如果可以,我会直视医生给我剖腹的整个过程。当然这只是我臆想的,这种古怪的念头不会得到允许。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以为我不怕痛?实际上我超级怕痛,至今我还记得大宝出生时手术刀在我腹部游走的感觉,因为麻醉药都无法让我敏感的神经失去敏锐。当时负责产检的医生都说我身体太敏感,我对疼痛的忍受差于常人,所以要求我孕期要特别小心,这样的体质容易流产。

那我注视针头入肉的过程,是不是就是因为我惧怕疼痛,是内心的怯弱,所以只有看着护士的所有操作,我才可以放心?

不管如何,生命实苦,不管身体还是灵魂的苦,敢于直视并且勇于咀嚼,或许就如五更泉说的那样,就是在伤口上撒上一颗善的种子,在某一个时刻,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留给尘世一份香甜。或许这就是毛姆和王尔德一生苦痛,却开出灿烂的文学之花的根源吧;那份珍贵我竟然找不到可以媲美的珍宝与之相提并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