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关系
有了关系,一切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一切都有关系!
—— 郭瑞立
1.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关系”
郭瑞立老师曾说,有了关系,一切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一切都有关系!
——人际关系中,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只要关系和谐,即使有天大的分歧,有天大的矛盾,都可以在和谐的关系中得到妥善的化解,相比于问题与意见的矛盾带来的冲突,关系(感情)破坏带来的伤害更大!
很多时候,可能我们在乎的不是问题如何解决、谁对谁错、该听谁的等,而是在一段关系中没有感受到关注与爱,亦或是因关系(感情)的未知变化而惶恐不安!
而,同样,作为与大人享有平等的权力的孩子,亦是如此!
为什么教育孩子,不同的父母说同样的话、同样的道理,孩子的表现不同?
是因为学历有高低?还是说教道理有对错?教育的场合不对?
这些是我们应去反思,是否我们爱的“投其所好”?
是否我们明白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关系”?
是否我们知道如何表达的技巧?是否有足够稳定的亲子关系?
2.孩子的第一节人际关系沟通是父母教授的
育儿或是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关系。
孩子学业成绩不佳,作业拖沓,是否在表达着某些情绪,想获得关注,还是寻求报复、还是在争夺权力、还是在自暴自弃,通常情况下,孩子的这些表现的背后的家庭关系或是亲子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亦或是在孩子出现所谓的 不良行为时,大人难以采取孩子所期待的“投其所好”方式去沟通,而这些是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应知晓却不自知的技巧及知识储备。
孩子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如婚姻关系、朋友关系等,是否与原始父母的关系也存在问题,孩子的人际关系源于与父母的关系,源自模仿父母之间的关系,源于父母与他人的关系,源于父母在遇到矛盾时以何种方式解决等,所以,请言传身教,你善于倾听他或是他人,孩子也会耐心听你教育;
你乐于分享,他不会吝啬;
你温柔平和宽容,他不会打孔吼大叫;
你容忍他犯错误,你在犯错误的时候也会和你说,没有关系;
你在耳边念叨的,和你玩,输了也开心,他会在你输 了的时候,与你说,输了也开心;
你时常与他说,不论什么时候,我都爱你,他也会跟你说,我爱你;
你说的,做的,表现的,都是孩子眼里的标准,是他学习的对象,所以,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只是你不敢承认,只能由孩子去承担你的问题而已!
自我反省是一面镜子,它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改善心智模式的前提,需要有自省的能力和勇气,也就是要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
自己强大了,全世界都是温柔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除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不良行为,即使在不良行为出现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变化,对孩子进行情感支持。
3.幼儿时期:建立良好的情感控制力
关系的建立始于婴幼儿时期,为什么我不太赞同去月子中心,将孩子交于他人照顾,源于最初的孩子生存的需求,他第一次自己呼吸,第一次接触外面的或冷或热的空气,第一次需要自己吮吸,第一次听到或是感受到陌生的声音、光线等,第一次需要自己无法用语言而只能以哭声发出需求信号,而父母还未懂得哭声所表达的意思等,不亚于你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一无所知且无法表达的过度,更在于,在此期间陪伴孩子建立最初的关系,最初的安全感,建立起情感控制力。
试想,你还是婴儿时,阳光灿烂的午后,你躺在舒适的床上,床边放着柔缓的曲子,你觉得有些饿了,你发出了“哇......”的哭声,很快,你听到母亲往房间走过来的声音,听到母亲,边走边说,“妈妈的宝贝,怎么了?是不是饿了?是不是想妈妈了......”然后饱餐一顿。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满足?安全?愉悦?自己是太好了,母亲太好了?
在最初的时期,妈妈对婴儿稳定而有规律的反应,是安全感建立最初的基础。
为什么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即使他显得叛逆,他会在某个人给予他足够情感支持抚养人的面前显得懂事顺从,因为年幼时,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所建立的情感控制力。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关系4.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爱不是使人变得更坏,尤其是有界限的爱。
它是一种支持,是一种能让人变得更美丽、从容、优雅、无惧、有魅力的魔法。
犹如,你会觉得爱人在耳边呢喃爱语太多?嫌收到爱人表达爱意的花朵多?会觉得爱人在无意间制造的浪漫惊喜多?你会因此而变得更坏吗?你会因日常琐事而对爱人暴跳如雷吗?不会,因为内心所需的安全、被人关注、被人爱,被爱人的爱所给予,所以变得内心充盈,变得温柔可人。
孩子亦是如此!
我们可以回想,很多时候或是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他被老师批评了难过,是想让我们去把老师批评一顿?他被小朋友推倒了生气,是想让我们把人家小朋友也推倒?......
你若问他,我们去把老师批评一顿吧?把小朋友也推倒吧?
他会说什么呢?
所以,他究竟是想要获得我们去帮忙解决?
还是我们在他有情绪的时候,蹲下来,“老师批评你,你是不是有些难过?”、“我以前也被老师批评过,我也很难过的”、“恩、这样啊,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呢?”、“以后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呢?”......
温声细语地理解、体会孩子的感受,明确他的感受,不仅在无形中缓解孩子的情绪,也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确认自己的情绪是管理情绪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相互尊重理解的亲子关系,你说的,都是好听的,还有什么教育理念、生活道理是孩子所极力去抗拒的。
5.恰当使用非言语行为
若,某一天,你的先生拿着一束花,打开门,跟你说,我爱你,你辛苦了!
但是用的是,低沉的语调、不屑的表情,你会很开心?认为他对你的爱惊天动地?
我猜,你会说,不情愿就别买,给谁脸色看!
焦点而不是,那束花是多么的香气怡人、娇艳欲滴!
为什么?
这就涉及到,在日常交际中,并不只是通过语言去传达信息,它还包括语音语调、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体态姿势、目光、身体距离等等非言语行为,而这些是为我们所未重视的!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
所以,有时候,不同的父母在跟孩子表达同样的话语时,除了说话的技巧、对孩子情绪的接纳理解外,是否语言所表达信息与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是不一致的,孩子他所接受的是你面部表情、语调所传递的信息呢?
如,出现问题时,请蹲下来保持视线相平,勿居高临下。
如,孩子伤心时,请温和的问,温和的说。
......
6.请耐心倾听
妈妈刚买了一袋苹果,孩子迫不及待地拿了那个最大的苹果,说,我先尝尝!
妈妈看着孩子这般,心里有些不乐意,想对孩子说教一顿,后极力忍住。
孩子洗了苹果,咬了一口,到妈妈跟前,
妈妈,我替你尝过了,不酸,给你!
......
若你是这位妈妈,你会如何?有何感觉?
孩子好懂事啊,妈妈没有白疼?
还是,其实,可以稍微等一等?
若是,我们暂时或难以熟练运用亲子沟通的技巧、非言语行为等,
其实我们可以等一等,
平静地陪着孩子,
等他讲述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他去体会自己的情绪,
等他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等他,
有一天,
愿意专注看着你,
耐心听你说话,
等他,
有一天,
平静地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