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付出时间,只为得到你的钱

2019-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海豚baby
我付出时间,只为得到你的钱

在我诸多的身份中,保留了一个被称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头衔,以后也可能放弃,就像我当年放弃做医生一样。当我并不需要用它换取金钱的时候,或者生活中出现比赚钱更为重要的事情,且一段时间不赚钱自己也不至于饿死的时候,我就会放弃这个职业身份。

可是当年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并不是只想用它来赚钱,我觉得我是因着一种热爱,对人性的好奇,对自我的探索,对助人者情结的满足,是的,我想要体验被理解,被认可,被信任,被需要。

那个时候的我,就像刚步入医院工作时一样,期待着被权威赏识,被同行认可,被病人需要。于是我努力精进业务,珍惜每一个操练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及工作坊,学习很多的流派和技巧,慢慢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兴趣点。

可是当我在这条路上通过努力,站稳脚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可以持续稳定走下去时,我的热情似乎也慢慢消退了,它越来越成为一个寻常的职业,付出劳动时间,换取收入。

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动线转移了,虽然对人性的好奇,对自我的探索一直都有,但不一定需要从一个方向去获取。可以到自然中领略造化的神奇;在音乐、舞蹈和各种艺术形式中体验存在之美;从阅读和写作中探访人性的奥秘;也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们,深入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感受别样的文化和传统。

所以于我而言,无可救药地,心理咨询师头衔上的光环越来越淡,它就像面包师,理发师,修脚师,按摩师一样,成为了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不同只在于,它的工作,需要在一个框架内,有节奏地进行,付出的是咨询师的时间,专注的是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使用的工具是语言。

这无异于一种冷处理,来访者会发现这个咨询师并不热情,也不着急,更不会为了挽留他下次继续光顾而取悦他。

当我对一个人除了钱以外无所欲求时,我便可以抛弃日常社交的诉求,不用在乎对方喜不喜欢,满意与否,是否认同我的观点或者专业能力,反正你已经为你购买的时间付了费用,那么就请开始吧。

至于我,则可以放心大胆地动用自己所有的感知去体会和捕捉关系中传递过来的东西,而非停留在语言逻辑的表面去回应。而这种状态下回应的点,也往往会更有突破性,能使僵化的局面流动起来。

有时候被对方云里雾里又自相矛盾的观点绕晕时,我会直接表达听不懂他的话,这么下去要犯困了;有时候对方讲述得波澜不惊,我却从那种冷静中感受到很深的绝望,绝望里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也有时候对方哭天抢地,显得悲痛欲绝,我却从内在升起一种厌烦,这种感觉让我洞穿她的眼泪,看到背后的控制和假装……

就这样,我听,你说,然后留下钱,走人,周而复始。

在咨访关系中,我除了钱并不需要别的满足。不需要来访者的赞美,认同和理解,更不需要对方的不离不弃。只有这样,我才会变得无为起来,然后慢慢地,在无为中生出了些有为。

人们选择来咨询,无非是生活中感到缺失,希望在咨询中被满足,比如意见和建议,比如认同和欣赏,比如关注和照顾。他们在来之前,会设想咨询师作为一个助人者,一定是有意愿有能力有热情帮助自己排忧解难的。

可是当他们发现付的钱,只能买到咨询师有限的时间,太多东西满足不了,于是便被迫转向讲述。就像对待一个婴儿,如果嘴里总是被塞满各种食物,没有食物的时候还要塞一个安抚奶嘴时,他就失去了表达的欲望。

只有不被满足时,人才能够在讲述中建构自己。来访者最后会发现,面前的这个咨询师,其实什么也给不了,而他自己,其实是有力量有资本的,那为什么还要付钱呢,太不值得了。于是,咨询的过程就类似于咨询师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借出去,让饥饿的来访者咀嚼消化下,摄取营养,最后变成无用的粪便拉出去。

所以,作为咨询师,付出一定量的时间,收获一些钱,最后被人像屎一样抛弃,如此甚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