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生活,文化滋养

开元寺传说(六)

2024-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春雨_258d

《开元寺》建置篇云:“三门始创自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有石柱生牡丹之瑞。”传说这种“牡丹”黄、红皆有,可治病。石柱如何能生“牡丹”呢?这与泉州的地理环境有关。1000多年前的泉州,丘陵、森林、阡陌占大部分,开元寺原为黄守恭桑园,至宋象峰巷与甲第巷之间还是小山丘陵,气候潮湿,常有云雾低垂(紫云覆寺)。三门原为土质地面,石柱底下生出“牡丹”色状苔藓植物,不足为奇。《本草纲目拾遗》“禹穴石”条云:“产四川龙安府石泉县石纽乡,以红如噀血者佳。四川通志:出石泉禹穴下,石皮如血染,气腥,以滚水沃饮之,能催生,治难产。”倘若当时石柱有类此者,看上去就有点像“牡丹”了。《柑园小识》还提及一种叫“桃花盐”的石头,春红似桃,秋冬转白,入春乃红,可治胃病,跟“石上牡丹”也有点像。

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寺僧果照在三门之外左修“八吉祥”坊,右修“六殊胜”坊,记有开元寺“石生牡丹”神瑞。山门几经火灾,宋绍兴二十五年、元泰定四年春均遭火灾而复建,明洪武、万历又重修。现存建筑为1925年所修。

开元寺拜庭的西边,有一处壮丹园,每年牡丹盛开的时候,吸引游客,香客在此留连观赏,是否和“石生牡丹”有关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