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活动形式和用户吸引逻辑 | 活动运营
2020-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Kong大叔
01 什么时候可以借鉴?
1简单单线程活动
2发现他们的产品形态、业务模式与自身相似的,且在复杂活动上也做成功的,大概率可以借鉴。
02 如何借鉴一个活动又不至于chao xi?
首先是对活动进行拆解:
主题、活动规则、交互形式(表层显现的);
活动核心流程;
活动形式、用户吸引底层逻辑。
其次,是对于表层显现部分进行微创新,但核心流程、形式、吸引逻辑基本不变。
03借鉴的基本流程
1明确需要借鉴的活动形式和用户吸引逻辑。
如果是复杂多线程活动的核心逻辑就是,活动大主题可能是某种特定用户吸引逻辑,然后下属的每个模块到每个玩法,就是某些具体的活动形式,如上述表内的。
2梳理需要借鉴的活动核心流程。
2.1简单单线程活动的流程
自己体验一遍,把参与活动的整个流程主体体验流程按步骤画出来;
进一步,整个活动中,哪些操作、选择、判断会让用户产生一些分支流程
2.2复杂多线程活动的流程
先梳理整个活动的整体线程
再梳理单个活动玩法的具体参与流程
3围绕活动主题、内容、交互形式等做微创新。
3.1从活动主题或背景变。
是否可以更具共情性、利他性;是否可以联系近期大IP、大事件。
(蹭热点、代入感)
3.2从活动参与或互动形式变。
形式是否可以更有趣、奇葩;交互机制是否更少见更新奇。
3.3从活动奖励或反馈方式变。
赠品是否跟匹配目标人群的喜好,在目标人群圈子是否更有话题性;
反馈过程能否加一些过程的彩蛋;能否通过包装或者刻意设计,营造出最终奖励的稀缺感或超出预期的感受。
举例:国足出线送礼品,摩拜随机红包车,关注送xxx营销案例方案副本。
复杂的多线程活动,既可以单个子活动玩法做微创新,也可以在整个活动的线程和不同玩法的组织方面做微创新。
最适合借鉴的活动,一般更多出现在公众号、微博、H5等环境下,用户多、习惯,经得起验证。
任何活动都是木桶效应,哪里不好的,决定了它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