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摘记-桓公四年
1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书,时,礼也。
译:
桓公十年春天,正月,鲁桓公去郎地举行冬狩。《春秋》之所以进行记载,是因为符合农时,并且符合礼仪。
赏析:
本句《左传》认为符合礼制,而《公羊传》 “狩者何?四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诸侯曷为必田狩?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曰充君之庖。”认为属于讽刺鲁桓公。
2 夏,周宰渠伯纠来聘。父在,故名。
译:
夏季,周王室的宰官渠伯纠来鲁国聘问。由于他的父亲还活着,所以《春秋》写出他的名字。
赏析:
王室、诸侯之间,大夫们互相聘问,是周朝的礼制。渠伯纠,阳渠伯名纠。而本句中称“父在,故名”,是认为他父亲还活着,因此称他的名字,这个说法很奇怪。而《公羊传》“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宰渠伯纠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宰渠伯纠何?下大夫也。”则认为是因为他的官职不够,因此特意点出他的名字。
3 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
译:
秋天,秦国军队进攻芮国,战败了,因为轻视了对手。
赏析:
秦国军队之所以进攻芮国,是因为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芮伯姬万因为厌恶芮伯不断找女人,所以把芮伯赶到了魏地而另立国君。而秦国可能是想趁芮国新立国君时,主持正义?或者想沾点便宜?结果战败了。
4 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译:
冬季,周桓王的军队和秦国军队联合包围魏,俘虏了芮伯送回国。
赏析:
秦国军队战败后,冬天,联合王室再次进攻芮国,包围了魏,说明芮伯是被软禁在魏。而“执芮伯以归”,不是俘虏芮伯回到王室。进攻芮国,是为了替芮伯主持正义,惩戒芮国驱逐国君的行为,因此秦国、王室进攻芮国,更像是为了解救芮伯,将芮伯送回国都重新为君。然而秦国直到桓公十年,才送芮伯回国,因而可以推测,执芮伯,既主持了正义,又控制了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