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背后——《无声告白》
最近,读完了华裔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感触良多。书名原文是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个人觉得原英文书名更贴切。这也是书中华裔家庭的相处之道:每个人都是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许多需要告知对方的感情与事却从未说出口……
父亲的失语
父亲詹姆斯因为是华裔移民,从小就有深厚的自卑心理。虽然文中笔墨不多,但可以看出詹姆斯从小作为一个中国劳工后代生活的艰辛与挣扎。这种艰辛并不单是物质生活的贫困,更多的是移民身份的不被认可与歧视,是根深蒂固的与主流社会的疏离感……
他看着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儿子内斯,仿佛看到过去的自己,儿子幼年时所遭受的欺辱与孤立他感同身受,但他却羞于承认。他内心是想安慰自己的儿子,因为他最理解儿子的困惑与痛苦,但他却保持沉默,装作毫不知情。因为说出来,仿佛就是承认了自己软弱且心酸的过去。他不愿面对,不愿承认,所以他不愿诉说……
母亲的影响
母亲玛丽琳,她没有詹姆斯那样复杂且沉重的童年。但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她,从小就被自己的母亲灌输要成为与众不同、优秀的人。她努力想做出一番事业,成为一名女医生。但是她遇见了詹姆斯这个中国老师,詹姆斯特殊的身份、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这么多的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她,内心潜意识里的追求独特,让他们相爱并且结婚。
可是平淡的婚姻生活让她发现自己背离了最初的人生梦想——成为一名女医生。母亲的离世让她害怕自己也这样平庸地过一辈子,所以她选择逃离。她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继续自己医学院的学业,但她早已不再是当初的自己,伴随着她的第三次怀孕,她彻底地与自己的梦想告别。
她对家庭和孩子总有一种隐隐的不甘,总觉得自己牺牲了梦想而成就了家庭。所以她期望自己的女儿莉迪亚来补偿自己,完成未尽的梦想。她不愿告诉丈夫她的不甘、不愿告诉他她的母亲带给她的影响,虽然她一直试图割断,可这种牵绊从未断开……
自我的妥协
女主角莉迪亚,她从幼年开始,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讨母亲的欢心。她用自己的未来为母亲勾画希望,但这样的希望却一再地压制着她、委屈着她……
她没有告诉母亲,在母亲出走时她与上帝做的约定。她一直在履行这样的约定,所以同时也在纵容着自己的父母一味地从她身上弥补自己的缺憾……
母亲玛丽琳要求她的学业,父亲詹姆斯却一直要求他与白人社会的融入以弥补自己的自卑。看似莉迪亚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可是她宁愿像哥哥内斯一样被忽略……
她希望摆脱父母的期待,以自己的意愿真实地生活,但这只能成为她终生的遗憾。
哥哥的逃离
父母不给莉迪亚机会让她说出自己心中真正所想,哥哥内斯虽然很了解她的困境,但他也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尽快摆脱这个畸形的家庭。
他自顾不暇,他同情妹妹的同时也羡慕着她。他渴望母亲关注的目光,他内心希望父亲多听听他谈自己所热爱的航天和人生的规划……但他们关注的目光,从未离开过莉迪亚。
一次次的失望,让他对家庭不再有任何依恋,而莉迪亚正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中心。他想逃离这一切,所以他没有更多的心力去倾听妹妹的苦恼。
共鸣的背后
不知为何,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在国内获得更多的共鸣。因为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们,应该都有着莉迪亚类似的遭遇吧!父母一直认为自己未来的延续在孩子身上,所以,会把爱与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这份爱因为参杂了太多殷切的希望而显得过于沉重。
他们想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准确地说,是更完美的自己。绕过自己的自卑与遗憾,让孩子成为完美的自己缩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又残忍的梦啊。莉迪亚她幼小的肩膀承担不起这么庞大、沉重的梦。
我的一位朋友简单地听了我对于这本书的介绍,他感慨道,莉迪亚的生活跟他何其相似。在他的少年时代,父母明确对他说过,他的学习成绩决定着一个家庭在生活圈子里的“面子”。他最害怕的事就是考试成绩不好,他要如何面对父母,以及父母背后隐性的一群人……
少年时代的他,其实很优秀,在重点中学的重点班,排名保持前10。但他却时刻感到不安和绝望,他的噩梦总是考试发挥失力后,所要承受失望的苛责。
现在回想,觉得自己当时在意的事情太微小。可谁又能否认,在我们学生时代,家庭和学校恰恰就占据着我们的整个世界。如果生存的世界让人无法喘息,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问过他,他的真实感受是否告诉过父母。他回答,从未说过。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从未愿意去倾听。他们只愿意坚持自己抱持的观点、他们只愿意听周围人的夸赞、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孩子优异的成绩、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所勾画好的孩子的未来……
如果听到不同的声音,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挑战和否定,他们害怕改变与未知。于是这样的父母们越来越多,他们爱孩子爱得很浓烈却也很辛苦,因为他们的爱并未让孩子幸福和快乐,相反成为沉重的枷锁,勒得人越来越紧,最后促成永远的对立或者必然的逃离……
图片系网络搜索一个家庭的自救
全书的最后,玛丽琳发现了女儿的秘密,她知道了女儿一直以来的痛苦与挣扎。女儿讨厌跳级、她不愿意学艰深的物理题……她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讨自己母亲的欢心、让自己的家庭表面看起来很美满幸福。
所以,她疲倦了,她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得以自由……
我不知道,玛丽琳在女儿死后发现这个秘密是幸运还是不幸?如果她早些发现,她是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不再强迫女儿,还是会更加气愤再次离开自己的家庭……我们不得而知。
我只是知道,只有莉迪亚以自己的死去这么深刻而决绝的方式,才能刺痛她的父母。让他们从自以为是的规划中醒来,来面对自己内心的缺憾与自卑,重新修复这个满是伤痛的家庭。
每一个人都在无声告白,而这一个家庭却太需要大声说话了。每个人的心思都是细腻且敏感的,但是他们都无人诉说,在沉默中他们越走越远……
最后父亲詹姆斯向母亲玛丽琳说出了长久以来在自己心中不断折磨自己的恐惧与悲哀,说出了他对于自己与妻子身份中差异的恐慌……他害怕自己妻子的离去、害怕自己被社会所忽略与歧视、他害怕自己家庭被主流社会的边缘化……他一直所故意忽略的其实恰恰是自己最在意的。
从詹姆斯的发声开始,这个家庭慢慢开始走向正常,莉迪亚的离去让大家明白,不管怎样刻意回避,他们都是血脉彼此相连的家人,没有谁可以被忽略掉的,他们所追寻的认同并不是从外界所得来的,恰恰是从彼此中所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