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之《“灵魂”的探索》
【“灵魂”的探索】
一、最高级的“幸福”。
那些在生活中最常见,并且由人们的行为所表明,被当作是最高幸福的东西,归纳起来,大约不外三项:
财富、荣誉、感官快乐。
萦绕人们的心灵,使人们不能想到别的幸福的,就是这三种东西。
当人心沉溺于感官快乐,直到安之若素,好像获得了真正的幸福时,它就会完全不能想到别的东西。
但是当这种快乐一旦得到满足时,极大的苦恼立刻就随之而生。
这样一来,人的心灵即使不完全丧失它的灵明,也必会感到困惑而拙钝。
对于荣誉与财富的追求,特别是把它们当作自身目的,最足以使人陷溺其中,因为那样它们就被当作最高的善。
然而,人心陷溺于荣誉的追求,特别强烈,因为荣誉总是被认为本身自足的善,为一切行为所趋赴的最后目的。
而且我们获得荣誉与财富,不像获得感官快乐那样立刻就有苦恼与悔恨相随。
反之,荣誉、财富获得愈多,则我们的愉快愈大,因而我们想要增加荣誉、财富的念头也就愈强烈。
但是当我们的希望一旦感到沮丧时,极大的苦恼便跟着发生。
荣誉还有一种缺点,就是为了追求荣誉,我们必须完全按照人们的意见生活,追求人们通常所追求的东西,规避人们通常所规避的东西。
既然见到,所有这些东西实在是寻求别的新生活目标的障碍,而且不仅是障碍,实在是和它正相反对,势不两立,二者必去其一,因此我们不能不考察一下,究竟哪一个对于我比较有益。
如果彻底下决心,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肉体快乐这三种东西,则所放弃的必定是真正的恶,而所获得的必定是真正的善。
世俗一般人所追逐的名利肉欲等,不但不足以救济人和保持生命,且反而有害。
凡占有它们的人,很少有幸免于沉沦的,而为它们所占有的人则绝不能逃避毁灭。
世界上因拥有财富而遭受祸害以至丧生的人,或因积聚财产,愚而不能自拔,置身虎口,甚至身殉其愚的人,例子是很多的。
世界上忍受最难堪的痛苦以图追逐浮名而保全声誉的人,例子也并不较少。
至于因过于放纵肉欲而自速死亡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由此可见,所有这些恶的产生,都是由于一切快乐或痛苦全都系于我们所贪爱的事物的性质上。
因为凡是不为人所贪爱的东西,就不会引起争夺。这种东西消灭了,不会引起悲伤,这种东西为人占有了,不会引起嫉妒、恐惧、怨恨,简言之,不会引起心灵的烦扰。
所有这些心灵的烦扰都起于贪爱前面所说过的那种变幻无常的东西。
但是爱好永恒无限的东西,却可以培养我们的心灵,使得它经常欢欣愉快,不会受到苦恼的侵袭,因此,它最值得我们用全力去追求,去探寻。
二、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
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
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
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
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
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
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
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悲伤有很多种,能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
常以为人是一种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
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
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
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
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
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
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
凡是看我不起的人,我总要多看两眼。
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人,即使吃了很多苦头,最终却可以笑着。
三、嫉妒来源于比较。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
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
不仅如此,还有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情况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锐利;
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击。
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
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
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一定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须是好打听闲话的。
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
其实每一个埋头深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
所以古话说:“多管别人闲事必定没安好心。”
一个后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贵族元老的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觉得自己仿佛被降低了。
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残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别人的。
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
只有当这种缺陷是落在一个具有伟大品格的人身上时才不会如此。
那种品格能够让一种缺陷转化为光荣。
负着残疾的耻辱,去完成一件大事业,使人们更加为之惊叹。
像历史上的纳西斯、阿盖西劳斯和铁木尔就曾如此。
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
因为这种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作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
虚荣心甚强的人,假如他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中总是强过于他,他也会为此产生嫉妒的。
所以自己很喜爱艺术的阿提安皇帝,就非常嫉妒诗人、画家和艺术家,因为他们显然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他。
在同事之间当有人被提升的时候,也容易引起嫉妒。
因为如果别人由于某种优越表现而得到提升,就等于映衬出了其他人在这些方面的无能,从而刺伤了他们。
同时,彼此越了解,这种嫉妒心将越强。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所以该隐只是由于嫉妒就杀死了他的亲兄弟亚伯。
我们时常嫉妒比自己幸运的某方面比自己优越比自己强的人。
人嫉妒人是没有办法的事。
从伟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
没产生过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没有的。
那怎么办呢?
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恶的,是邪恶的。
嫉妒和羡慕还不一样。
羡慕一般不产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对他人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的。
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所谓好事,好的机会,都会理所当然地降临在你自己头上。
当降临在别人头上时,你应对自己说,我的机会和幸运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并不重要。
嫉妒总是来自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
所以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对方也是皇帝。
一个有崇高美德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别人对他的嫉妒将愈少。
因为他们的幸福来自他们的苦功。
它是应得的。
所以出身于微贱的人一旦升腾必会受人嫉妒。
直到人们习惯了他的这种新地位为止。
而富家公子也将招人嫉妒。因为他并没有付出血汗,却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袭贵族的称号却不容易被嫉妒。
因为他们优越的谱系已被世人所承认。
同样,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
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
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
因为人们看到这种幸福是如此地来之不易,以至甚至产生了同情。
而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所以,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当他们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时,总是在向人诉苦,吟唱着一首“正在活受罪”的咏叹调。
其实,他们未必真的如此受苦,这只是钝化别人嫉妒锋芒的一种策略。
但是,只有当这种人的负担不是自己招揽上身时,这种诉苦才会真被人同情。
否则,没有比一个出于往上爬的野心,而四外招揽事做的人更招人嫉妒的了。
此外,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来保护他的下属们的利益,那么这也等于是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应当注意的是,那种骄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来嫉妒的。
这种人总想在一切方面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或者大肆铺张地炫耀,或者力图压倒一切竞争者。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倒宁可给人类的嫉妒心留下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关紧要的事情占占自己的上风。
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对于享有某种优越地位的人来说,与其狡诈地掩饰,莫如坦率诚恳地放开,只是千万不要表现出骄矜与浮夸,这样招来的嫉妒会小一些。
因为对于前一种人,似乎更显示出他是没有价值因而不配享受那种幸福的,他们的作假简直就是在教唆别人来嫉妒自己了。
嫉妒有点接近于巫术,是蛊惑人心的。
要防止嫉妒,也就不妨采用点巫术,就是把那容易招来嫉妒的妖气转嫁到别人身上。
正是由于懂得这一点,所以有许多明智的大人物,凡有抛头露面出风头的事情,都推出别人作为替身去登台表演,而自己则宁愿躲在幕后。
这样一来,嫉妒就落在别人身上了。
事实上,愿意演这种替人出风头角色的傻瓜自然是不会少的。
四、“沉默”即灵魂的深度。
孤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和别人在一起,甚至和最好的友伴在一起,很快就令人感到厌烦,浪费精力。
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词的。
对于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
不否认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但确信其前提是沉默而不是言词。
梅特林克说得好∶沉默的性质揭示了一个人的灵魂的性质。
在不能共享沉默的两个人之间,任何言词都无法使他们的灵魂发生沟通。
对于未曾在沉默中面对过相同问题的人来说,再深刻的哲理也只是一些套话。
事实上,浅薄的读者的确分不清深刻的感悟和空洞的感叹,格言和套话,哲理和老生常谈,平淡和平庸,佛性和故弄玄虚的禅机,而且更经常地是把鱼目当做珍珠,搜集了一堆破烂。
一个人对言词理解的深度取决于他对沉默理解的深度,归根结蒂取决于他的沉默亦即他的灵魂的深度。
所以,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在沉默中面对他灵魂中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重大问题。
到他有了足够的孕育并因此感到不堪其重负时,一切语言之门便向他打开了,这时他不但理解了有限的言词,而且理解了言词背后沉默着的无限的存在。
丁俊贵
2022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