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日记心情日记我们爱写日记

清明寄语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6人  兰若随笔

老家农村的清明祭祖,完全没有静默感。

放着鞭炮,烧着纸钱,拉着家常,遇见个熟人还要攀谈一番。

爷爷刚去世的那几年,很想有一个静静的时间可以肃然默立在坟前,或者可以和爷爷聊聊心里话,一直没有这个时机。

现在有了小孩,也曾想过带上小孩来到祭祖之地,全家人肃然默立,让孩子慢慢知晓血脉是如何延续的,懂得生命一代代传随的使命,体味责任、礼仪和感恩。

我觉得这比言传一百遍更有效,但如果真这样做了又太另类了,我们这里扫墓都是几个家庭一起去,你一个人这样做,得把你当成怪物。

有一次和大宝聊起家族成员的时候,她竟然不记得姑姑是爸爸的什么人?更别说再远一点的家族成员,这让我和黄先生都非常惊讶,因为小时候她是都知道的,我们以为越长大她肯定不但记住了,也开始理解这种关系了。

结果……

这就是缺乏血脉延续的教育,清明本是很好的教育机会,但被我们浪费了,这个清明带上孩子,即便无法给她讲清我们从哪来,到哪去,也希望能在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之中让孩子领会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即使没有肃静的氛围,但心里仍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

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去向何处!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从哪来?静立坟茔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每每思及此,心里涌现的只有两个字:珍惜。

珍惜自己,珍惜家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