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恰到好处地使用“心理暗示”

2021-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蔷薇liu

      电影《误杀》的男主李维杰利用“心理暗示效应”,含蓄、间接地向班车售票员、宾馆员工、爆米花小贩、街坊邻居等发出了错误的时间信息,这些人在无意识状态下,不约而同地接收了这个信息,向警察提供了一连串的不在现场的证据。李维杰在这部影片中完美地诠释了暗示的力量。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个小学,对孩子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在学校里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学生都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学校观察,发现被挑中的学生,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们变得自信、乐观,而且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它是一种心理暗示,罗森塔尔先是给老师提供了一种积极意义的信号,使他们对那些选中的学生有了更高的期望,而学生们又从老师这里感受到了这种“正能量”,知道自己以后有很好的发展前途,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种暗示被称为积极暗示,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积极暗示的场景:比如夸孩子爱学习,孩子就会尽力地发挥自己的各种潜能;夸孩子有礼貌,孩子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夸孩子爱劳动,孩子就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朋友家里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她嫌孩子写作业太慢,于是就批评她:“每次写作业都是这么慢,简单的几道数学题,你得写两个小时”。孩子接收到的信号就是“慢”,于是孩子写作业时不由自主地就慢了起来,后来家长还给孩子贴了个“拖延症”的标签。渐渐地,孩子也认为自己做事情喜欢拖延,后来还把拖延的习惯贯穿到了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朋友使用的是“消极暗示”,这种暗示很容易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生活中这些暗示的场景比比皆是:比如当孩子参加重大比赛时,假如赛前家长说:“别紧张”, 孩子接受到的暗示可能就是“紧张”,比赛时必定会紧张。父母批评孩子粗心,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粗心;父母批评孩子愚蠢,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愚蠢;父母批评孩子自私,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

      消极暗示能引导孩子沿着“暗示”一路狂奔,而积极暗示能给孩子带来勇气、自尊和信心。其实心理暗示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管理孩子的工具。 如何正确地使用心理暗示,才是家长应该认真思考的。

      记得我以前当老师时,每次讲完课,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完全听懂,都要补充问一句:“同学们,你们都听懂了吗?”学生一般都会齐声回答:“听懂了” 。 得到满意的答复时,我才感觉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有一次我习惯性地又问这句话时,一个学习非常认真,且成绩很优秀的学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满脸充满疑虑。下课后我问她:“你今天没有听懂吗?” 她说:“我反应比较慢,我每次课后都要把老师讲的课重新过一遍,才感觉自己懂了。但是每次听到同学们都说听懂了的时候,我很自卑,觉得自己很笨。”

      听到她的回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无意间对她进行了心理暗示,还是消极的,我随意说的一句话居然使她产生了自卑情节。于是我立即和她进行了沟通,让她消除了我的这句话给她带去的烦恼。从那以后,我改变了我问话方式,我会说:“不知道我这样讲,同学们是否能听懂?

      希望我这个案例能给家长一起小小的启示。孩子的大脑更容易接受负面信息,家长跟孩子交流时,尽量不要使用消极意义的词汇,多说积极方面的。例如孩子参加比赛前,我们可以把“别紧张“,改为”放松点儿“。家长期待孩子做出什么行为,直接说该行为对应的正面词汇即可。

      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 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心灯一样可以点亮孩子的内心,唤醒孩子的潜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