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1983·秋,长江之歌

1983·秋,长江之歌(59):从长江头到长江尾……

2020-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18日(2):上海·  黄浦江、长江入海口(吴淞口)

        我们在游览船码头,与表哥表姐暂别。上船后,我们在船舷左侧找到座位。船对我们已经不再陌生,而黄浦江码头,却比重庆码头以及武汉、九江、安庆、南京的码头,壮观了许多。

在上海黄浦江游轮上(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黄浦江上,到处停泊着大小船只。游览船刚一驶出,简直立即把我们带进了船的博览会一般。沿江两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船,有中国的,有外国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大的可航行四海,远涉重洋;小的则作为登岸运输工具,如一叶浮江。船舶往来,络绎不绝;汽笛声声,秩序井然。更让人惊奇的是,江面上还有蓝色的舰艇和深色的潜艇,还能远远望到外国远洋巨轮上的白衣水手。再看两岸,竖着高大烟囱的发电厂、立着巨型塔吊和船坞的造船厂,等等等等。

        黄浦江,是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终于,我们远远地看见了吴淞口长堤上的灯塔。在这里,黄浦江与长江流水汇合在了一起,看江面,长江水的混黄与黄浦江水的清亮,暂时各行其道,界线分明,仿佛两位势均力敌的对手,互不想让。然而它们终归要碰撞融合在一起,注入蔚蓝的大海。

        啊,长江,又见面了,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江尾!我们在上海地标河流黄浦江上,航行了100分钟左右,穿过上海市区的浦西和浦东,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桥接纳苏州河(吴淞江)后,在吴淞口与黄浦江一同注入了你——长江。你是还在召唤我们吗?是的,我们还要与你一同奔向蓝色海洋,去看东海的日出日落呢!

        吴淞口为明、清海防与江防要塞。因曾为吴淞江入长江之口,故名。吴淞口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多次为外国侵略者入侵之地。1932和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上海,在吴淞口附近登陆,曾遇当地军民坚决抵抗。今吴淞口仍为海防要地。

        远远望去,隐约可辨崇明岛的轮廓。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中国第三大岛屿,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再远处便是水天茫茫的东海了。那里,船帆点点,军舰穿梭,而湖北的“楚天阔”,已经是小儿科了。然而遗憾又起,大海,以其朦胧的景象,给了我们一个朦胧的印象,离我们真正所求所想,还相去甚远呢。

【相关链接】

        多少年后(2002),我又一次来到东海,是从浙江宁波夜航渡海(杭州湾),晨光初现时进入吴松口,溯江而到外滩码头的。依然遗憾,天光不济,东海并未显现出如我想像般的蔚蓝……

上海黄浦江造船厂和江上的大船(本文作者摄于2002年)

        在黄浦江上,我们航行了三个半小时,当游船快泊靠外滩码头时,我们才看到了真正动人的外滩风光,因为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才可将韵味无穷的外滩风光一览无余。离开外滩时,心里不知是喜是愁,尽管以后又有三次来到外滩,这一次的惊喜兴奋与意犹未尽,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上海黄浦江游轮上(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2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