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丰盈·让生命歌唱 ——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叙事

2023-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梧桐雨_

2015年8月20日,我接到通知调离任教了11年的定南一小,来到由乡村小学刚升级来的定南五小。在这里,之前的那些教学方法似乎都失效了。课堂上,73个孩子,有在讲话的,有在玩小动作的,就是没有几个孩子会理你。我还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教科处副主任,角色的转换让我焦虑、煎熬。这样的状况持续了近三年。直到2018年在山东诸城遇见了新教育……

潜心阅读,找到成长的新航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我在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中找到了答案。“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思想不会凭空产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就是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育大师的理念的领会、学习与掌握。”这一句话犹如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让迷茫中的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原来是自己读的书少了。开始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案例、随笔,如《完美教室》《爱心与教育》《缔造完美教室》《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等,读着读着,“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开始启动。我有了自己的太阳花班,我们唱响自己的班歌《种太阳》,朗诵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班诗《太阳花》,我们通过“萝卜”课程慢慢地活出了我们班的精气神,孩子们的眼里渐渐有了光,教室的上空开始流动着欢乐、向上的气息。

做着,读着,想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还可以有别的做法吗?”于是,不满足于读这些教育教学案例了,开始啃读教育论著。《教育目的》《人是如何学习的》等书籍进入了我的视野。一开始感觉读不懂,那就反复读,一遍两遍三遍地读;做批注,画思维导图,与共读群的成员一起讨论着读。这样深入地啃读,知性地读,心中的疑惑开始解开,对自己的课堂、教育行为开始反思,改进。

读着,想着,做着,越来越感觉到“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孩子的未来”的重量。不能只是一个人读,更要引领身边更多的教师读起来,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接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于是,我在2020年9月在刚调入的定南三小,成立了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尚美读书社”,从此,开启了与一群年轻人的共读之旅。接着组织备课组教师根据教研的主题进行共读;寒暑假进行学科教师共读等,多种形式的共读,让自己与身边更多的教师扎根成长起来。

坚持写作,助推成长向纵深发展

笔乃心灵之舌。

——塞万提斯

还是2018年,在读着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这书时,被“写作,是教师成长最有效的捷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所触击到。原来,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写,才能更好地激发我们的思考向纵深发展。我有了一股冲动:我也要写,我也要把自己的教育点滴记录下来。

于是,拿起了笨拙的笔,开始记录,二三百字,五六百字,慢慢地,越写越多,越写越长,有了记也记不完的事儿:上了一节得心应手的课记录下来;调皮学生的变化记录下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下来……慢慢地,我不再只是记录了,开始思考为什么这节课学生不喜欢?学校活动的哪些环节没有育人功能?面对班上的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开始结合阅读的相关书籍,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寻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追问与思考中,教育思路越来越清晰,教育方法越来越丰富……我的公众号“曈曈日”简书号“梧桐雨”的文章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点赞与评价。

2021年8月,我加入了“一起写吧”300天日更挑战活动。开始了每天500字以上的日更挑战之旅。

截止到2023年6月,我出色地完成了600天的挑战活动,这中间只空过一天。我开始带领学校一批教师写起来,通过“21天写作挑战”活动、“一日叙思”认领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教师成长的路径,为学校有效的教研活动打开了一扇窗。

专业交往,拓宽专业成长的场域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2020年春节刚过,我惊喜地发现,我被新网师录取了。从此,开启了我与新网师深深地爱恋篇章。

进入新网师,我选的第一门课程是“教育写作”课程,主讲教师是李镇西老师,李老师博学、幽默,他的“四个不停”让我铭刻于心,从此,它成为了我专业成长的法宝。我更是看到了一群为成长、为教育而“疯狂”的人,王晓娟、刘兵、邱常培……我以他们为标杆,在新网师里沉潜学习,坚持打卡,主动承担各种义工任务:打卡点评员、课程综述员、生命叙事评选员等。就这样,我在新网师的三年里,六门课程都是良好以上的成绩通过的,还获得五次优秀,两次被评为“榜样学员”。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而至,我还参加了“公益说写义工团队”,2023年参加了由许卫国科长引领的“研习营”团队……这些共同体的学习,让我看见了更广阔的教育天地,零距离地跟随顶尖的教育专家学习,和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尺码相同”的教育同仁互相碰撞,找到自己更为清晰的教育理想。

深耕实践园,乐享教育之幸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面对一个班70多个孩子,学习兴趣大多不浓厚,家长不重视教育的困境,说教已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我改变了与学生的相处方式。

书信成了沟通的桥梁。我喜欢上了以书信的形式与孩子交流。2019年11月,我因为手术,请假一段时间,回校后写了《迟到的问候》这封信给学生,学生纷纷回信鼓励我。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我写信给孩子们,安慰他们因不能上学而恐惧的心,信件的往来,让我与学生的心贴的更近,一同筑起爱的桥梁。

于是,我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家长写信。孩子们十岁了,我给孩子们写信《热爱·感恩·成长》,告诉他们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学会感恩。暑假要到了,我给孩子们写信题为《暑假,你准备好了吗?》告诉他们如何有计划有意义的渡过假期。接到一个新班级,我给家长写信《在阅读中成为更美好的自己》《习惯决定未来》,家长自然知道了我的教育主张以及对孩子的关爱,与我的关系更进了一层……书信,这一古老的沟通方式,让我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有了深度与温度。

努力推动学生阅读。班上有一部分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我想起了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写到的方法——每天朗读经典给学生听。于是,我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读书给学生听,给学生建立“阅读银行”的存折,每周评选“读书大王”,三年来,孩子们的阅读量成倍成倍的增加,黄建兴同学的阅读打卡已达到了900多天,达到了十几万字。不少同学一年能读上千万字,孩子们正用阅读丰盁着自己的生命。

课程成为践行生命成长的抓手。2021年9月,我结合学校的劳动课程研发了“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笔记”微课程,除了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气的时间、物候、风俗以及相关诗词外,还带领学生观察有代表性的植物,了解该植物的生长特点,并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后来,我们还经历了“萝卜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等,丰富的课程,激扬起了孩子们生命深处成长的活力,每一个孩子,不管起点如何,都在努力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缔吧。

《教师阅读地图》中说到:“一个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卓越教师,不仅仅需要漫长岁月中的潜心修炼,也需要一次又一次或大或小的‘遭遇’,例如一个教育或教学事件,一个共同体,一次演讲,一本书等等。”我感恩在我有了倦怠心的不惑之年“遭遇”了新教育,让我在教学困境中找到的新方法,让我的职业生命重新焕发了生机!

五年来,我从一年难读几本书变成了现在一天不读书,浑身不自在的书迷;我从写作困难户到现在每天坚持写,累计写了80多万字的写作爱好者。我还额外获得不少奖赏(课件出示)最重要的是,我身上有了一股劲,一股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劲,有了这股劲,我就能朝着心中的教育梦不断迈进,让自己的生命在不断丰盈中歌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